錦衣衛的動作很快,歐藏華才坐著馬車回到家,錢寧就讓手下親信送來了好幾箱文件。
沒過幾日,關於朝廷將任命新的遼東巡撫的消息便傳了出去,一時間京城上下,許多鬱鬱不得誌的文官們開始動起了心思。
他們接觸不到遠在玉泉山行宮避暑的正德皇帝,就把主意打到了歐藏華身上,歐府每日收到的拜帖拿去當柴燒都燒不過來。
不過歐藏華這位禮部尚書,卻沒有見過任何一人,自己除了去鴻臚寺、禮部、詹事府轉轉之外,還多次去了國子監。
國子監祭酒名為魯鐸,字振之,湖廣景陵人,弘治十五年進士。
此人曾奉命出使安南,是個非常重視教育的人,而且是個以切實為學、不專章句的好老師,所以歐藏華見到他時很是敬重。
當然,魯鐸也沒有為難歐藏華,對於他在國子監的各種動作,還會為他打掩護。
歐藏華雖然不明白魯鐸為何這麼做,但他願意提供幫助,那自己自然是求之不得。
後世很多人會在無意間忽視大明國子監,是因為到了中後期,朝堂已經有了一套潛規則,即非進士不可當四品以上大官,比進士低一等的舉人,一般不會超過五品。
可想而知,在科舉製的衝擊下,國子監學生的就業環境有多差了。
遙想大明集團剛剛成立那會兒,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國子監學生有八千多名。
永樂二十年,更是接近一萬多人,可謂盛況空前。
而且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遲羅等國“向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國子監學習,從而使得國子監一躍成為當時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高等教育機構。
隻是此種盛況為時不久,到了正德朝已經日漸衰敗。
當然,國子監的沒落離不開大名戰神的助攻,當初一場土木堡,不僅把文武百官都給端了,還導致邊疆戰事緊急缺馬,於是景泰帝不得不下令,讓那些交納糧食和馬匹的人進入國子監學習,這便是例監生的由來。
這類學生多是商賈之子、遊蕩之輩,以及被革生員,基本上不會好好讀書的,這就導致了例監的名聲越來越不好,連帶著國子監的名聲也遭了殃。
目前京城國子監內,有學生兩千餘人,歐藏華近來會給學生們上上課,然後就是組織他們考試。
忙碌之中,遼東巡撫的候選人也被挑選了出來。
李時,字宗易,北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人,弘治十五年進士,目前是詹事府右諭德、侍讀學士。
席書,字文同,四川潼川州遂寧縣人,弘治三年進士,現為福建左布政使。
桂萼,字子實,江西饒州府安仁縣人,正德六年進士,現在擔任丹徒知縣。
顧鼎臣,字九和,南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人,弘治十八年進士第一,不過現在在家守孝,正德皇帝對他印象不錯,準備等他回來時,升顧鼎臣為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
歐藏華思索良久,將李時和席書的名字報了上去,並詳細說明了這兩人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