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閱兵(1 / 2)

席書此人,歐藏華特地了解過,這個人很有才學,也很有眼光。

弘治十六年,雲南地區發生嚴重地震,弘治皇帝命侍郎樊瑩到雲南巡視,樊瑩上疏奏請罷黜雲南地方官三百多人。當時還是戶部員外郎的席書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朝廷不懲治朝綱、革除時弊,隻是追究地方責任,實為舍本治末之舉,隨即便提出了整治朝綱的七條建議。

不過,當時的弘治皇帝沒有采用他的主張。

到了正德朝,席書外放後擔任貴州提學副使,恰逢王守仁被貶任龍場驛丞,他特地選取州縣子弟,請守仁教育他們,由此開啟了貴州學風。

麵對兩代帝王,席書的處理方式就很值得考究。

歐藏華還記得一件事情,那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明世宗‘大禮議’事件。

這一回席書揣摩帝意,以宋英宗繼承皇位為例,起草了一份奏章,提議將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獻王尊稱為皇考興獻帝。

奏章寫成後,他拿給桂萼看。

桂萼就將這份奏章呈交給嘉靖皇帝,大仙兒一看,自然是大喜過望。

為此還特地召見了席書,並下旨任命他為禮部尚書。

自此而後,嘉靖皇帝視其為股肱心腹,對席書的眷顧與禮遇,皆異常優渥,縱是朝中輔弼之臣,亦難期此殊遇。

是以,在歐藏華心中,席書有才華、會看眼色、會站隊、交代的事兒能辦好,這不正是遼東巡撫的絕佳人選麼!

決定好了遼東巡撫,歐藏華便拱手說道:“陛下,微臣有一事啟奏。”

“歐卿但說無妨。”正德皇帝笑眯眯的說道。

“陛下,為威懾四方,微臣提議在蒙古使團離開之前,在京城舉行一次閱兵大典。”

正德皇帝聽後眼睛一亮,有些興奮的說道:“妙哉!還是歐卿懂朕啊!此事需得即刻籌辦,務必儘心竭力,力求圓滿!”

對蒙古這一戰打得痛快,卻也把正德皇帝攢了好幾年的家底給打空了,再想起兵,著實有些難度。但閱兵開銷可就少了許多,正好隊伍是剛從戰場上下來的,那股子殺意還在,足以威震天下。

作為藍星千年老牌友,閱兵這事兒種花家自然不會落後於人。

史籍推測,傳說時代的戰神蚩尤就是華夏先民的狩獵首領,後代利用田獵進行軍事訓練時,都要祭祀蚩尤,這種習俗一直流行到宋朝。

據考證,早在四千多年,那會兒夏朝還沒建立,我國就出現了閱兵這一儀式。

四千多年前,北方的華夏部落首領夏禹,曾在現今河南嵩縣境內的塗山,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

會上,眾多士兵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邊歌邊舞,以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

在到了春秋時期,更是有了“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這應該是我國最早書麵記載的閱兵。

而“閱兵”這一名稱,是漢朝正式叫起來的。

所以歐藏華一說‘閱兵大典’,正德皇帝便立馬明白了過來。

朱老板興奮的走出來,又補充道:“不過這事兒得交給仇卿去辦,歐卿現在不宜出麵。歐卿不要多想,你為朝廷辦得事兒,朕都記在心裡。”

“微臣多謝陛下庇護。”歐藏華自然明白正德皇帝這話的意思,當即便拱手感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