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千萬貫國債(1 / 2)

“醫家發布公告,將要大量收購海帶,紫菜!”

忽然一個消息傳來,讓沿海一帶的百姓為之驚動。

“海帶、紫菜!要這些東西乾什麼,這些東西大海中遍地都是,根本不值錢!”一眾海民不解道,這兩種東西大海中多得是,根本不值錢,也不好吃。

“聽說醫家已經找到了大脖子病的病因,如同敗血症一樣缺少食用青菜,隻要服用海貨就能防治,而海貨中,最便宜的就是海帶、紫菜,所以才被醫家青睞。”有消息靈通之人回答道。

雖然吃海鮮同樣也能預防大脖子病,然而海鮮價格昂貴,可並非所有人都能吃得起,而價格便宜,量大的海帶則成為醫家防治大脖子病的首選。

“當真?”眾人豁然一驚道。

“應該如此,在下生活在海邊,在沿海一帶,的確沒有大脖子病的存在,隻有在山區才多。”有沿海一帶的百姓信誓旦旦的說道。

“山區多癭病,其他平原之地也時有發生,隻有沿海一帶沒有,我大宋有近萬萬人,也就是說,隻有很少一部分不需要食用海帶,這將是多了龐大的市場!”一個商戶驚呼道。

眾商頓時怦然心動,海帶、紫菜在海邊價格便宜,而且產量極大,一旦運到大宋內地,既可以做菜經常食用,又可以預防癭病,定然會極為暢銷。

當下,無數商人聞風而動,開始大量的從海邊訂購海帶、紫菜等海產品,有的甚至直接雇用海民下來采摘海帶和紫菜,銷往內地直接供不應求。

更有敏銳的商人清楚,紫菜和海帶口感並不好,那些富人定然不願意多食用,既然海貨可以預防疾病,那口感更好的海鮮和海魚豈不是既有口感,又能預防癭病,一旦供應海貨給大宋諸城,定然又是一筆不小的財源。

當下,一眾商人立即向漁民訂購海魚海鮮,大量的漁民出海打漁,每每有收貨就能賺取不少錢財。

“醫家真的是海民的恩人,先是提議開辟海上絲綢之路,讓海商可以出海賺錢,而不願出海者又可以捕撈海貨獲益。”沿海一代的海民無不醫家感恩戴德。

大宋時期的沿海可不如後世那般富裕,大多都是貧瘠之地,再加上多風暴災害,生活極為困難。

範正提議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為沿海一帶提供了不少賺錢的機會,僅僅能惠及一小部分人,如今又發現海貨可以防治大脖子病,足以讓大多數海民有了衣食生計。

在醫家的推動下,大量的海貨遍布大宋各城,引起百姓的青睞。

畢竟這個時代食鹽很貴,而且海貨大多帶鹹味,既可以補充鹽分,又可以預防大脖子病,何樂而不為。

而在癭病多發的山區,醫家義莊更是果斷出手,向癭病重災區捐贈大量的海帶,以優先確保兒童和癭病患者食用。

很快,大量食用海帶的效果反饋過來。

“範兄的醫方正確!患者食用海帶之後,其癭病病症明顯好轉,重災區的癭病患者發病率更是大幅度下降!”楊介得到外地醫者的反饋,頓時大喜道。

據外地醫者反饋,重症患者服用海帶,雖然不能治愈,卻能控製病症,輕症患者服用海帶幾乎可以痊愈,而每月都高發的大脖子病新生患者直接絕跡。

“醫家又攻克一門疑難雜症!”蘇遁傲然道。

範正凝重的點了點頭,他們三人攻克癭病的病因,並非僅僅是治好一種疾病如此簡單,而是有更重要的意義。

當年,他們三人年少輕狂,直接拿著鵝頸瓶實驗前往太醫局踢館,讓當時的太醫令巢元顏麵無光。

雖然後來他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醫術,然而當時的舉動依舊被不少人老醫者詬病。

如今他們三人再一次攻克諸病源候論中的疑難雜症,足以證明他們當初踢館乃是正確之舉。

當海帶能夠防治癭病的醫方傳到太醫院,不少老醫者紛紛默然。

當初範正踢館太醫局情形依舊曆曆在目,這讓一眾傳統頑固的老醫者至今耿耿於懷。

哪怕日後範正成為太醫,升為太醫丞,統領整個醫家,一眾老醫者依舊認為範正不過是仗著官家崇信和錢乙的偏愛罷了,根本不以為然。

而如今範正三人再一次從《諸病源候論》中找到疑難雜症,並將其治愈,普惠萬萬大宋百姓,這一次真正征服那些頑固的老太醫。

開封南三百裡外,西華縣。

西華縣乃是巢元的祖籍,自從巢元被免職,直接就回到了老家西華。

按照以往的管理,一屆太醫令辭官歸家,那定然會受到各方禮遇,甚至自己開設醫堂,成為一方神醫。

就比如趙太丞,其就是因為辭去了太醫丞之位,在開封城開設醫堂,非但名滿開封,還在寸土寸金的開封城置辦了三進三出的宅院。

然而巢元卻截然不同,他非但在開封城呆不下,就連大一點的城池生存都極為艱難,因為醫家變法,在各大城池組建大型醫院,非但價格便宜,而且醫術高超。

單單一個人的醫術,哪怕是名醫也無法和醫院對抗,更彆說巢元還是和範正比拚醫術失敗,被朝廷免職,其名聲已經大損。

因此,巢元回到老家之後,雖然有人慕名而來,然而和曆代太醫令的待遇可以說天差地彆,這讓巢元又怎能不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