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享前去準備,太史慈命人請來公孫恭和張敞商議軍情,於城中安排伏兵。
郭通悄然回府等到五更,也不見那細作再出現,猜測他已經出城,便帶了兩名家將來到東門,此時東方已經蒙蒙亮,遠山如黛,連綿起伏。
郭通望向遠處的百濟大營,心中牽掛,卻又無可奈何,命人點亮三支火把,放出信號,約定三更時分攻城。
四城外早有百濟細作等待消息,見到信號趕忙稟報仇首,仇首聞報大喜道:“好好好,郭家總算有開眼的了!”
仇首派人請來李源,告知消息,卻見李源反猶豫道:“如此順利,莫非有詐?”
仇首失笑道:“此計本是丞相所設,怎得計成了反倒懷疑起來?”
李源沉吟道:“這郭通不經思索便放信號,未免太痛快了些。”
“送信之人回來已有半個時辰了!”仇首大笑道:“漢朝以孝治天下,漢人最講究一個孝字,郭昕在我手裡,郭通見襄平也保不住,自然會做出明智之選。”
“倒也有理!”李源微微蹙眉,總覺得心中有些不踏實,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不覺天色已經大亮,仇首傳令升帳,命小呂布圍住四門,作勢要強攻襄平,卻又不必太過激烈,隻要壓製城中守軍,叫他們驚慌疲憊,方便晚上郭通行事。
不多時李颯也恢複精神,到帳中謝罪,遝津之敗,過於輕敵冒進,又損兵折將,讓他無地自容。
仇首卻並未責怪,反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隻怪那漢軍詭詐,竟藏在鮮卑軍後扮豬吃虎,就是本王去恐怕也防不勝防,非大將軍之過。”
李颯謝恩,起身問道:“如今漢軍已出千山追來,襄平急切南下,大王為何不退守西安平,從長計議?”
仇首大笑道:“大將軍此言差矣,丞相已有妙計取城,隻要拿下襄平,便可與西安平形成掎角之勢,何懼漢軍?”
李颯回頭問道:“兄長作何安排?”
李源將逼迫郭通之計告知,言道:“大王雖然不曾怪罪,但為臣者當知恥而後勇,孝風午後替換呂將軍回營休整,督軍攻城,晚上才好全力破城。”
李颯正自疑惑,仇首知道李源這是給兄弟一個台階下,欣然同意,兄弟二人謝恩而出。
回到李源帳中,李颯疑惑道:“今夜破城才是大功,為何不叫我養精蓄銳,晚上率先取城?”
李源搖頭道:“我總覺此事有些蹊蹺,你萬不可做這先鋒,叫那小呂布先頂上,再見機行事。”
李颯笑道:“兄長未免太過謹慎,郭通縱然不為其父著想,也要為全家性命著想,如今優勢在我,他豈敢有二心?”
李源道:“凡事三思而行,總不會錯。”
李颯不服:“為將者不能披堅執銳,如何立功服眾?”
“汝若非自大,焉有遝津之敗?”李源嗬斥道:“莫忘了家父遺囑,吾輩之責,是為興旺李氏,而非為他人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