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尨問道:“功德箱中存的便是香火錢,此不為功德,何為功德?”
劉琦一怔,看這家夥竟直指現狀,毫無一點佛性,愈發覺得安尨是安世高的私生子,豫章之行雖為避亂,很可能也是為了了卻一段孽緣。
當年中原大亂,洛陽更被一把火化為灰燼,安世高離開洛陽,也往江南避亂,卻沒有去當時人數最多的荊州和江東,而是去了群山惡水的豫章。
隨後便在豫章超度一條蟒蛇,化為少年,安世高曾言這蟒蛇前身是保護他到中原的部將,因生性好嗔怒殺人,所以遭報應,轉為蛇身,超度後將其收為弟子,賜號安尨。
因安世高在豫章時常為百姓治病,加上傳聞,被稱為菩薩,超度蟒蛇後便前往嶺南去傳教,不知所蹤,唯有弟子安尨攜帶後期翻譯的經文回到洛陽。
劉琦可是純粹的唯物主義者,心知其中必有貓膩,但無關緊要之事,也不必去深究,笑道:“功德乃造福蒼生之能,如今雙方爭執教義,不過是修行法門不同而已,正所謂殊途同歸,但看修持之法能否利民而已。朕聞佛家最講究因果,欲知其果,必先聞因。”
普淨大師問道:“佛自生至此,已有萬億年,請教陛下,因從何始?”
劉琦笑道:“無需追根溯源,但知傳道者修行便知!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心。不知安世高、支讖二位大師,生前可曾有修行記錄留下?”
安尨馬上會意,施禮道:“家師自安息至中原,曆時十餘年,所行舉止見聞皆有行者記錄,弟子已彙成《東遊記》五部,可悉數呈上,請陛下禦覽。”
劉琦大喜,點頭道:“但凡得道之人,所行所悟必能教誨世人,大師若不介意,朕可命書局刻板印刷,傳諸後世,亦為紀念高僧萬裡傳道壯舉。”
安尨大感意外,忙起身謝道:“多謝陛下,師傅在天之靈,也會護佑陛下康泰安寧。”
普淨大師見勢不妙,趕緊推了推金蟬子,示意他有什麼師傅的遺作趕緊拿出來。
金蟬子忙道:“陛下,家師也喜記錄見聞,自貴霜經西域,寫有《西域異聞錄》《東方見聞記》二部,請陛下指教。”
劉琦笑道:“二位皆得道高僧,理當存書於後!”
安尨又道:“家師所譯佛經共有三十餘部,貧僧受命校訂守護,日夜謹慎,常恐有損,欲勞煩書局代為刊印,一切費用,皆由貧僧出,懇請陛下恩準。”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安尨,金蟬子更是嘴角噙著一抹冷笑,這家夥得寸進尺,真不知天高地厚。
雖說劉琦改進了紙張和印刷術,但這時候除了皇宮和官府,各地記載文字還是以竹簡為主,不說洛陽紙貴,印刷成書後更是千金難求。
即便你有錢,但印刷資源有限,還無法做到批量刊印,劉琦嚴令刊印書籍需要經過諸葛亮等內閣共議,先以曆朝曆代重要文獻為主,當今名士著述都往後排,以防有人私心,浪費資源。
安尨的這個請求,顯然是為安世高謀私利,未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