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順利進入犍為境內,賈德和趙梁才稍微鬆了口氣,在船中備下酒宴,請殿後的劉琦登船同行。
自蜀到南中,漢代已有通道,時人稱為“僰青衣道”,蜀郡出發,沿青衣江而下,與岷江交彙後順水下至僰道,上遊亦稱青衣道,水陸並用,運送物資十分方便。
僰道是益州南部水陸交通要道,船至僰道後若要東進可順江而下,若要南下又分兩路,一路南夷道,進入夜狼直通南海,另一條則是著名的五尺道,通往南中滇池。
五尺道路途中山高水險,道路艱險,武帝時唐蒙又鑿石開閣,以通南中,將五尺道加以整修擴建,過石門到朱提,形成官道,朱提為進入南中的樞紐之地,張任先鋒人馬已到此駐軍。
此時諸葛亮正領兵在僰道休整,表麵上等待江州水軍運糧,實則等賈德他們自投羅網,隻要商船到了僰道碼頭,便將其扣押,錢糧並收。
卻不料船至犍為縣,當夜靠岸休息,賈德卻與劉琦道彆,直言前方漢軍駐紮,又有蜀王領兵,實在不敢冒險前往,欲等待半月,等大軍起行,再繼續南下。
劉琦馬上料到賈德等人忌憚諸葛亮,這麼多糧草怎敢冒險送到僰道,便要從這裡轉陸路運到越嶲郡內,此處向南便可轉另一條靈關道直至邛都,與雍闓等人會合。
劉琦佯裝不知,將所分的金銀布帛裝船,與賈德告彆,二人各知此一去再無相見之日,竟喝得酩酊大醉。
其實兩人一路上相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尤其賈德隻憑著賣了家裡荒廢的數百畝地,白手起家便成為蜀中商戶之首,可見是個難得的經商奇才,如果能投誠,將來在南中必將大有作為。
當年賈龍、趙韙等人也是無奈之舉,成王敗寇,並無對錯,若不是賈德對劉氏怨念太深,一心想著反漢,他已打算將其捉拿後勸降。
這幾日交流,劉琦也看出來這幾人隱忍近十年,一心要作亂報仇,賈龍、趙韙等也是蜀中望族,名士出身,為了報仇卻不惜勾結蠻人,可謂不擇手段,就算留下也是隱患,隻能遺憾而彆。
同情歸同情,到了他這個位置,凡事都要從大局考慮,幾乎不能顧及個人感情,隻能感歎命運弄人。
臨走時本打算順便救走張表,但看這幾人對張肅等士族也是恨之入骨,隻好暫時放棄。
還好這一路上所過之處都十分順利,劉琦將功勞推給張肅,經過一番勸說,賊人對張表隻是關押,吃喝都照應周全,沒有性命之憂。
看船隊順江而下,帆影消失在江上的薄霧之中,趙梁歎道:“那幾船貨物,連同我們送的金銀,足有萬餘,可惜都拱手讓人了。”
賈德卻搖頭道:“這些財物本是他應得的,若無此人,這些糧食我們未必能運出成都。何況漢軍就在下遊,若是此時爭執起來,一旦驚動官兵,豈不是得不償失?”
為了說服賈德,劉琦一路上分享了不少後世的經商理念,讓賈德驚為天人,他何嘗不想勸劉琦入夥,但眼下局勢不明,又不敢暴露行蹤,隻好遺憾而彆。
趙梁雖然知道賈德之言有理,但還是一臉肉疼:“這些金銀和布帛,足夠讓蠻人再發兵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