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就算再有人達到三級水平,短期內也很難再突破四級了,這需要時間的積澱。待到新聯盟徹底解放了幾裡國,形勢穩定之後,養元術中心的人才儲備才會略具規模,說不定會還會迎來一次突破四級的**。
華真行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又有些好奇地反問道:“您老剛才說盛況,隻是二十幾個人突破四級而已,這也能叫盛況?”
楊特紅放下酒杯,好氣又好笑道:“你以為呢?”
“算了,他還不懂!”柯孟朝擺了擺手,又對華真行道:“四級養元術導師,不論修為再弱,好歹也算四境修士。這樣的人,自古以來就沒聽說過能在短時間內批量培訓出來的,就算在你那個五百年後的夢裡都不行!”
楊老頭又解釋道:“如今這種狀況,是機緣造化所致,也是氣運所聚。假如看不到這一點,我們對你的大計劃能否成功也就不抱指望了。”
墨尚同補充道:“有些事老楊沒有告訴你,就是不希望你被成見所縛。因為你要做的事情、包括你的腦洞實在太新奇!
我們三位老人家打造這座養元穀,其實就是給你留條退路。你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去吧,隻要不起禍世之心,好歹沒有後顧之憂。”
柯孟朝喟歎道:“其勢已成,我們還能做的事情也不太多了。”
幾位老人家你一言我一語,聊了很多閒話。華真行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結構有點缺陷,在某一方麵的認知還空白。
按照華真行的樂觀預計,到明年這個時候,養元師總部差不多就可以培訓出百名四級養元術導師。三位老人家對此也是認可的,無論多麼不可思議,現實情況就是這樣,華真行能辦到!
可是有另一種情況華真行從不知道,能同時擁有百名出師弟子的修行宗門,自古以來都是很少見的,那已算是超然大派了!
比如東國有一個青城劍派,也是傳承千年,論規模氣象以及影響力,都要比當年的定風潭大得多。
青城劍派有一個著名的青城劍仙大陣,需要三十六名精通禦劍的弟子結陣施展。在它的千年曆史中,很多時候這個劍陣是湊不齊人手的。
東國修行界一千二百年來的第一大宗門正一門,自古傳承從未中斷,不論隱世、顯世也從未真正衰落過。
但在很多時間內,正一門也湊不齊百名以上的正式弟子,而三、五個大成以上的修士倒是隨手便能派出來,這就是質和量的區彆。
修行是獨私之事,機緣、悟性、各方麵條件缺一不可,規律本身就是看質不看量。就算師父再高明,也不可能隨意就讓某位弟子修為突破。比如華真行培養了這麼多養元師,但是拿夏爾有辦法嗎?
再比如定風潭祖師打造了九十九枝春雨枝,但是在其千年曆史中,同時有過九十九名四境以上的弟子嗎?華真行是讀過其《曆代弟子族譜》的,在其最鼎盛時期也沒有過!
區區一個月時間內、兩期培訓班,就湧現了二十五名四級養元術導師,這已是匪夷所思之事,華真行卻認為是理所當然。
理所當然就理所當然吧,但三位老人家有些話得說清楚了,彆回頭同樣的場麵難以繼續,把這孩子的心氣給打下去。
這種場麵確實可稱盛況,也是機緣造化所致,甚至是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大氣運。
在華真行的規劃中,養元穀可同時容納近萬人,但是三位老人家可沒這麼乾,不算階梯大教室,培訓部裡坐滿了也不過容納一千八百人,這已是拋去所有成見的天馬行空了!
自古以來,有哪派宗門有過千名以上的正式弟子?從未有過!就算是岡比斯庭,也不可能一次同時召集千名以上的正式神術師。
假如華真行的歡想國計劃搞成了,不論是三百年還是五百年後那,也是無法想象的場麵。對於三位老人家而言,既然無法想象那就不去想吧,反正孩子是這麼打算的,那就讓他這麼乾吧。
不論將來華真行的歡想國計劃能否實現,但如今已實實在在做了很多事。比如幾裡國的大勢已定,而養元穀已初具規模。
三位老人家趁著吃飯的功夫,給華真行又補了一課,好讓他心中有數。
仍有十五名四級養元術導師留在養元穀中,以他們的水平在外麵已經算導師級了,但在這裡還是繼續進修的學員,最近又承接了一個任務——建造傳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