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老革命與新問題(2 / 2)

歡想世界 徐公子勝治 4630 字 11個月前

瓦歌礦業集團這一家企業的產值,就超過了瓦歌市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更彆提當地還有一些小規模的工廠與加工廠就是給它做配套服務的。

但瓦歌礦業集團並不屬於當地的哪個黑幫,它是伊賣雷工業集團下屬的一個子公司。伊賣雷集團總部在蘭西國的首都啪蕊市,是一家大型跨國企業,有很多子公司,瓦歌礦業在其中很不起眼,卻是這裡的經濟支柱。

瓦歌礦業並不單獨與哪個黑幫合作,反過來說,當地的很多黑幫都是為它提供服務的,甚至包括曾控製了瓦歌市的雄獅組織,都需要仰仗瓦歌礦業的支持。

瓦歌礦業十二年前與市政當局簽訂了協議,購買了這個邦區內所有礦產的開采權,期限是二十年,那筆錢是一次性付清的。與此同時,它每年還要交一筆資源稅,根據當年開采規模的大小。

錢總是不夠花的,地方當局總想多要點錢,資源稅原本是年付,後來改成了月付,但這樣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瓦歌市繼續賣了未來更多年限的礦業資源開采權,讓瓦歌礦業提前支付,又多賣了三十年,然後還想再賣再加錢……大約是六年前,瓦歌礦業也不願意了。

於是當時控製瓦歌市的武裝勢力“沙漠英雄”被推翻,換成雄獅組織控製了瓦歌市。瓦歌礦業有錢有資源,就是當地軍政勢力與各幫派的經濟後盾與雇主,完全可以扶植另一股勢力。

目前的瓦歌礦業,還擁有這個邦區內所有礦產資源未來三十八年的開采權,每月還交給市政當局一筆資源稅,這些都計入了它的生產成本中。

瓦歌礦業給當地帶來的收入可不僅僅是每月的資源稅,它在當地有二十多處工地、十座加工廠,雇用了近二萬名工人。

它給這些工人們用羅元發工資,這也是控製瓦歌市的雄獅組織重要的外彙收入來源,可以用於進口各種物資,比如軍火。

瓦歌礦業的管理層以及技術團隊,大多都是其由母公司伊賣雷工業集團派駐當地。這批人的數量不多,很多具體事務,基本都采取當地人管理當地人的模式,也隻能用這種模式。

比如一線工人的招募,雖然有技術人員負責培訓,但組織工作其實都交給當地的黑幫了。各黑幫找來符合要求的工人,命他們接受培訓、服從管理。

瓦歌礦業的工資名義上是按月、按人發放的,但實際上大多是被各個幫派領走了,抽水之後再發給他們組織來的工人。

所以各幫派還得跟公司的中間管理層打通關係,久而久之,已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合作模式與勢力範圍。

有些時候,當地合格的勞動力數量不夠,瓦歌礦業甚至會招攬瓦歌市以外的工人。比如班達市就有一個礦工幫,曾組織地盤裡的青壯到瓦歌礦業來打工。

在班達市解放後,有個叫圖良漢的當地土著,跑到工地上組織工人逃回去了。而礦工幫的殘餘勢力仍然死性不改企圖搞破壞,結果被簫光帶人一鍋端了。

根據簫光的調查,礦工幫其實是跟瓦歌市的黑幫大眼幫合作,而大眼幫則為瓦歌礦業服務。他們統一領取工人的報酬並從中抽水,假如那些工人逃崗,礦工幫還會把人抓回去,或負責補充同樣數量的工人。

總之瓦歌礦業表麵上就是正常經營的企業,它正常聘用工人、正常發薪水,既不強迫勞動也不限製工人的自由,臟活自有當地的黑幫代勞。

在李敬直主持召開的總結會上,華真行則提出要求,要新聯盟儘量搜集瓦歌礦業的所有材料。

對這家企業暫時還不好輕舉妄動,否則瓦歌市現有的經濟體係就崩了,將給社會生活造成極大的混亂。新聯盟才剛剛接手這座城市,必須保證過渡期的穩定。

這也是在解放幾裡國的過程中,華真行遇到的新問題。他想韜光養晦,不希望受到外界太多的關注、儘量避免外部勢力的乾涉與介入。可是解放了瓦歌市,就必然要和瓦歌礦業打交道。

以前在非索港和班達市,其實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但那些機構或企業的規模都很小,或者實際影響並不大。但像瓦歌礦業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又不得不去碰的大型集團,迄今為止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