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真行想挖牛以平到幾裡國籌建大學並擔任校長,是早就動了心思,但他想挖的可不止牛以平一個人,還包括同班、同級隊、同院係……的校友們。
先從身邊開始嘛。
“熱搜事件”發生之後,華真行成了本院係的頭號名人,還擁有了某奇葩小國下一任駐東大使的身份,誰見了他都會笑著點頭打招呼,仿佛看見了某吉祥物。
偏偏華真行每個人都能記住,下次見麵還能認出來。
華真行還邀請了本班級、本專業、本級隊的同學們分批次去參觀幾裡國大使館。大使館舉行了招待晚宴,介紹了幾裡國新社會改造與建設的成就,展示了各種詳實的資料。
大使館的招待晚宴,請的客人通常都是各國使節或當地社會名流,華真行卻經常招待的同學們,無疑是給足了麵子。
華真行因為春光宴的任務未完,這些事大多是何光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幫著安排的。。
從反饋情況來看,同學們都非常高興,感覺也非常新奇,很多人還是第一次去大使館這樣的地方呢。
華真行不是錢多得沒處花,幾裡國大使館也不是無聊的沒事乾,他們目的是想往幾裡國招攬人才的。
可是進一步的深入分析調查,華真行請的這些客人,絕大多數雖然感謝幾裡國大使館的款待,也讚揚幾裡國這幾年取得的新成就,卻對去幾裡國工作並生活毫無興趣。
曼曼也用同樣的方式邀請了平京大學的幾批同學,效果亦聊勝於無。
華真行還代表幾裡國官方發出了邀請,請同學們尤其是本院係即將畢業的學長們, 假如下個暑假疫情已得到了控製,組織他們到幾裡國去參觀瀏覽。
很多人都表示, 假如有時間非常希望能參加。可是華真行看得出來, 大部分人感興趣的原因, 僅僅是對異國風情遊的好奇而已。
並沒有多少人願意深入了解幾裡國的社會發展與建設情況,去思考自己是否能發揮所長?
華真行對此也談不上有多失望, 隻是未能如願而已,這種事本就勉強不得,同學們也不是幾裡國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 華真行對春華以及整個東國的情況了解得越來越深入,漸漸也就更清醒了。
東國沒有公開推行精英教育。在官方宣傳上也從沒有說過,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什麼社會精英階層。
但近些年來,所謂“精英階層”意識,確實在某些社會群體中逐漸形成了, 或有意或無意, 或受引導或被暗示。
社會大環境存在某種潛意識, 甚至是明明白白地體現在傳媒輿論中, 那東國教育體製篩選出來最精華的那一部分人才, 其中有很多理所當然也自認為是這個社會的精英。
在他們的自我認知中,要麼已經是精英階層的一份子,要麼至少也是精英階層的預備隊、已踏入實現“階層躍遷”的上升通道中。
這種自我認知也不能說錯, 他們的確最有潛力在將來成為各行各業最的領軍人才,但要看是在哪種語境體係和社會背景下。
第一種語境體係,就是華真行所期望的。
他們擁有最出色的智力素質, 因此又受到了最優秀的教育培訓,當然有潛力成為各行各業的最出色人才, 以此獲得人生成就, 進而以成就取得相應的社會地位。
這包括收入待遇以及各方麵的尊重與認可。
那麼一個成熟、高效、公平的社會,就應該提供能讓他們展現才華、實現抱負、獲得成就的空間,這是一整套的社會運行規則。
第二種語境體係,就是去思考一個問題, 自己這麼優秀的精英人才, 怎麼才能賣個更好的價錢、賣給誰?
有時候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規則就是這麼建立的。
有時候它也是個人問題,因為他希望社會規則是這樣的。
默認這個世界就應該是個等級社會,或者期待它是個等級社會, 社會精英應該向更高等階層出賣智慧和能力,以取得最佳的回報。
那麼這一類人的群體意識, 就是儘量追求擠身於這個世界上等階層。而已經處於社會最上層那一部分人的群體的意識,就是保持與固化等級秩序。
在設定好的規則儀程內,它與個人的修養及才華無關。
就像黑幫是否有好人的命題,夏爾或許能成為一個有才華的好人,但假如他隻能混大頭幫的話,永遠也打破不了結構性的宿命。
這兩種語境下,所謂精英人才的心理預期,乍看起來像是在說一回事,其實迥然有異。
從個人角度,意識最底層的價值觀完全不同;從社會角度,不同的規則體係下,所導致的社會演進結局完全不同。
牛以平已經在這所大學裡待了二十多年了,他對此的體會比華真行要深刻得多。
春華的畢業生,出國的比例非常高,有人是畢業後直接出國,有人是工作幾年後找機會出國,還有人是出國去讀研然後爭取留下。
按說這對華真行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那些人首選的目的地是米國,其次也是發達國家,留在東國可能都覺得屈才了,進而有種為國屈身的道德優越感。
這是一道選擇題,至於幾裡國則根本不在選項中。
近年來的統計數據表明,春華畢業生出國留學的比例在下降。而且另一方麵,已經出國留學的春華畢業生,尤其是在米國的留學生,畢業後的歸國比例在不斷上升。
客觀上來講,這是一個好現象。穀侵
但牛以平還告訴了華真行另一個數據,在米國的春華留學生畢業後申請工作簽證的比例也超過八成, 但近年來其中大部分人沒有獲得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