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郵差指著傳單上的小詩,開始給百姓講解。
大康百姓幾乎全都不識字,儘管郵差講解得很仔細,很用心,依舊有大半百姓沒有聽懂。
不過他們暫時沒聽懂也沒關係,金鋒要求郵差,在最近兩個月,每次過來念報紙,都再把二十四節氣歌講一遍。
時間長了,聽得多了,自然就聽懂了。
除了郵差之外,那些已經聽懂的百姓,回去後也會主動去顯擺。
解釋完二十四節氣歌,郵差又指著下邊的日曆說道:“這是先生新編的日曆,過去一天就劃掉一天,上麵把節氣都標注出來了,大家要是實在記不住,過來看看日曆就知道了!”
“這個好,以後就不用擔心記錯日子了!”
百姓們連連點頭。
最重要的內容已經講完,郵差便開始念報紙的其他版塊。
其實第一期金川日報隻有a3紙那麼大,內容並不是很多,但是架不住總是有百姓說沒聽清,要求郵差重新念。
特彆是軍事版塊,郵差前後總共念了七八次。
等把報紙都念完,已經是中午了。
百姓發現郵差的嗓子都有點啞了,這才放過他,意猶未儘的散場回家。
而隨著他們的離開,金川日報的消息也徹底在豐水鎮傳開了。
大康娛樂方式匱乏,通訊和交通也同樣匱乏,很多百姓一輩子的生活範圍就是村子周邊,去鎮上趕個集就是出遠門了,對外界幾乎一無所知。
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們不好奇外麵的世界,隻是以前沒有了解的渠道而已。
報紙的出現,極大的滿足了百姓對於外界的好奇。
豐水鎮的集市是三天一次,郵差原本打算每三天念一次報紙,可是誰知道第二天天一亮,鎮長就找到了他,說百姓又圍到了戲台子下邊,等著他念報紙呢。
“今天不是沒有集會嗎?怎麼還有人來趕集?”郵差好奇問道。
“這些家夥不是來趕集,就是來找您念報紙的!”鎮長拱手說道:“您去看看吧?”
“好的,我這就過去!”
郵差拿起裝著報紙的小背包,跟著鎮長登上戲台子。
讓他意外的是,今天來的百姓有一大半都是昨天見過的。
“新報紙還沒送到,再念也是昨天的,你們又過來乾什麼?”
郵差哭笑不得問道。
“昨天的我們又忘了,今天想來再聽一遍。”
昨天來過的百姓笑著回答。
郵差搖搖頭,從小背包裡拿出報紙。
他本以為百姓隻是好奇兩天,過幾天就好了,結果他發現自己錯了。
到了第三天,趕來聽報紙的百姓更多了。
據鎮長說,很多百姓早上天不亮就來了,就為了占一個近點的位置,能夠聽得清楚一點。
這樣的情況不光發生在豐水鎮,而是發生在川蜀各地。
金川日報成了百姓了解外麵世界的唯一窗口,推出之後迅速風靡川蜀,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
以前百姓們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是家長裡短,現在不一樣了,他們開始關心科學種地,關心前方的戰事,關心鐘鳴小組在秦地的分地工作。
當然,也有很多女性被第四版塊的故事吸引,如果有一天沒聽,就得到處打聽故事發展到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