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源,沒有!
糧食,不足!
軍械、戰馬等,更是非常匱乏。
至少,這些市麵上沒有流通,全都被幾大豪族控製著。
而幾大豪族家家都有塢堡,也都有私兵。
他們若是整合起來,也有數萬的人馬。
可惜,幾大豪族都隻顧自己家族的利益。
整合?
怎麼整?
整合之後又有誰統領?
總不能部曲湊到了一起,卻還個聽個的命令吧。
那樣,跟烏合之眾有何區彆?
又豈能打敗覬覦中州這塊肥肉的軍閥?
“……成也豪強,敗也豪強啊!”
中州刺史私底下,就曾經這般感歎過。
中州因為有這些豪強,沒有生出手握重兵的軍閥。
中州刺史這個父母官,也就能真正掌控中州。
且,沒有軍閥,就不會陷入戰亂之中。
不說京城,就連隔壁的齊州,就隔三岔五地打一架。
不能說民不聊生吧,卻也把百姓禍禍得不輕。
他們中州就沒有這樣的遭遇。
即便是當初阿史那雄盤踞的時候,也沒有出動兵馬,而是跟幾大豪族達成了協議。
西州軍不進城,隻在城外駐紮。
幾大豪族呢,要承擔西州軍的糧草、餉銀等供給。
這,對於雙方來說,絕對算得上“雙贏”。
幾大豪族供養西州軍,既能避免西州軍在中州劫掠,也能震懾其他覬覦中州的軍閥。
西州軍呢,有了幾大豪族的補給,不用拚命,還能“休養生息”。
雙方都很滿意。
也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然而,這個平衡,被阿史那雄的死給打破了。
西州軍內訌了。
阿史那旭這個少將軍出逃了。
他進了城,倒向了袁家。
轟!
這下子,不隻是西州軍與幾大豪族的平衡被打破,就連世家之間也出現了紛爭。
袁家有了阿史那旭這張牌,就能“名正言順”地插手西州軍權力爭奪的事兒。
他們家就比其他的豪族搶占了先機。
袁家本就有私兵,若是真讓他們再拿下西州軍,那、那整個中州,豈不是都要改姓袁?
他們其他的家族呢,要麼老老實實、再不與袁家爭鋒,要麼就拚死一搏。
但,吞並了西州軍的袁家,早已脫離豪強,成了軍閥啊。
他們這些豪族,根本就不是袁家的對手。
“狡猾!奸詐!”
“袁家老匹夫,果然陰險。”
“……為了霸占西州軍,竟是連贅婿都弄出來了!”
“阿史那旭也是個不肖子,阿史那雄一代梟雄,怎的就養出這麼一個辱沒祖宗的玩意兒?”
“辱沒祖宗?嗬嗬,阿史那雄區區一馬奴,彆說祖宗了,估計就是連自己的阿父、阿翁埋在哪兒都不知道呢!”
幾大豪族的家主,紛紛在家裡咒罵、嘲諷個不停。
但,這種事兒,不會因為他們而有任何改變。
不想放任袁氏一家獨大,那就隻能紛紛下場。
袁氏招贅阿史那旭,可西州軍不是隻有一個阿史那旭啊。
於是,其他家族紛紛開始拉攏西州軍的幾個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