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倉州的刺史不恭敬,甚至有了異心,皇伯父的情況,還真的可能會糟。
彆的不說,皇伯父若是想要在倉州一地征調府兵、征集糧草,若是刺史不配合,就會有麻煩。
不過,王國舅,對,這位王刺史,才是大盛朝名正言順的國舅。
可比那個什麼姚國舅根正苗紅得多。
王皇後薨後,元安帝沒有再冊立皇後,王家便是唯一的後族,王皇後的哥哥、弟弟們也就都是國舅。
可惜,人家王家是氏族,家族的男丁,都靠著門蔭、科舉出仕。
他們做官後,也都各展所長。
再加上王皇後死了都有十幾年,又有姚家強勢崛起。
人們提到王家,更多的還是他們的門第,族中子弟的優秀、高貴。
王皇後的父親,就是王老相公(相公:宰相的尊稱),而不是什麼國丈;
王皇後的兄弟們,則是王侍郎、王刺史,也不是國舅!
王國舅,咳咳,還是稱呼人家王刺史吧,讓姚國舅這麼一折騰,國舅兩個字都變得下賤了。
沈繼和王家無冤無仇,覺得自己不好這麼羞辱對方!
“阿曜,王刺史到底隻是個文官,他主政倉州,可並沒有兵權啊。”
倉州距離散關比較近,散關有駐兵,所以倉州就沒有屯兵。
王刺史手底下也就隻有一兩百的皂吏,並沒有人馬。
在沈繼想來,皇伯父與其“討好”王刺史,還不如直接向散關的守軍將軍示好。
對了,散關的將軍是誰來著?
沈繼撓了撓頭,努力回想著。
“鄭啟!”
阿史那曜脫口說出答案,“鄭啟帶著三千人馬,在散關駐防。”
他不但熟知幾個重要關卡的守軍將軍,還知道具體的人馬。
沈繼眼底閃過一抹精光:阿史那曜這豎子,果然籌謀已久啊。
關鍵是,他真的做到了對大盛朝“了如指掌”。
就連散關的駐防信息,他都張口就來。
唉,這麼厲害的人物,自己跪下、認慫,也真的不冤枉,更不丟人!
“對!對!散關的將軍是鄭啟,不是王家人!”
沈繼趕忙接過阿史那曜的話題,陪著笑臉說道。
他還是想證明自己的觀點:王刺史沒有元安皇帝巴結的必要。
阿史那曜淡淡的看了沈繼一眼,那眼神,仿佛在看草包。
“……鄭啟的兒子,娶了王家的女兒。”
鄭啟不是王家人,可他是王家的殷勤。
鄭啟一個寒門出身的武夫,朝中若是沒有人幫襯,隻靠皇帝的提拔,是不可能穩坐散關將軍府的!
王家作為世家,將女兒下嫁給鄭家,兩家早就結盟。
王刺史,是可以影響到散關的駐軍的!
沈繼:……啊,還有這一層關係?
“阿曜,你果然厲害!”
……
陽縣,戰場的臨時營地。
比阿史那曜還要了解軍中情況的薑硯池,也在跟沈嫿科普:
“……王刺史可以調動散關的人馬。”
“其實,說起來,他還是你的至親——”
娘親舅大!
王刺史就是小公主嫡親的舅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