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時薪隻值二十塊(2 / 2)

海照月放下筆,歎了口氣。

天色已晚。

沒有城市霓虹的點綴,山間夜色顯得格外濃稠。

好在今夜月光敞亮,晃晃悠悠地照亮了她的小院,她便借著這一點銀白的月色去看自己的薄荷。

正如老板告訴她的,薄荷極易栽種,蔓生速度也快。

經過她這些天的悉心照料,不僅原本的嫩芽已經長開,地裡甚至還冒出了不少新苗。

不久前她才給薄荷田澆過水,此刻仍有不少滾圓的水珠沾在葉片上,被月光一照,晶瑩透亮。

近夏的晚風卷著薄荷的清香撲麵而來,積累了一天的疲憊頓時一掃而空,她終於有精力反思報價的問題了。

當瀟瀟問她單價多少時,她猶豫再三,說出了“六十”這個數字。

聽到她的報價,瀟瀟那邊明顯楞了一下。

她還開玩笑地問,“是友情價嗎?我本來都做好了砍價準備呢~”

最後,她在明知道自己報價有問題的情況下,還是跟瀟瀟敲定了六十一條的意向價。

經過貓絨布定價問題後,她覺得自己對於“如何確定一個公道的價格”這件事有了一定心得,下次一定不會出問題,沒想到問題卻暴露得這麼快。

是的,她知道自己的報價有問題——不是價格,是報價邏輯。

她的邏輯很簡單,她做一條這樣的手鏈需要三小時,她殺魚的時薪二十,所以是六十。

做貓絨布的材料基本都來自於雇主,她自認隻是一個被雇傭的角色,所以她想當然地按照自己殺魚時的時薪來對標織布。

然而,薄荷絲手鏈如果也沿用這套邏輯,就明顯會出問題。

與賣圍裙時的懵懂和迷茫不同,海照月清楚地知道自己誤打誤撞做出的薄荷絲是有一定價值的。

它顏色好看,自帶香氣,更難得的是清涼解暑,醒腦提神,這都是有實際反饋的。

按照孫毅的理論來講,它應該算是稀缺材料,能賣一個特彆的價格。

瀟瀟向她定這批手鏈,也不是因為她編的多好看,唯藝上編得比她又好又快的人肯定有很多。

她能拿到這批訂單,薄荷絲這種線材的獨特性才是重要原因。

哪怕不提這些,光從成本角度考慮,買薄荷、種薄荷就花了她不少錢和精力,在報價時,她明明應該將這些考慮進去。

但她沒有。

甚至當瀟瀟提出要定製手鏈,問她要報價時,她第一反應竟然是“我做出來的這個真的可以賣錢嗎”。

當她反應過來自己的腦回路竟然是這樣時,她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

因為她想起了林夏曾經戳著她的腦袋問她是不是被鮫人學校PUA傻了,才會覺得自己永遠隻配當一個時薪二十塊的廉價勞動力。

她當時不知道PUA是什麼意思,隻會看著林夏傻笑。

那時她正在五光十色過著風雨飄搖的日子,想著如果丟了直播的工作,她還能去海鮮市場做回她的老本行,時薪二十也沒關係,要做十年也沒關係,畢竟她也不會其他的了,有人願意收留她給她混日子就很好。

然而,當她偏離鮫人學校給她規劃的方向,試圖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後,她才真正嘗到工作的樂趣,也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林夏說的是對的。

原來在她內心深處,她真的覺得自己的時間隻值二十塊——因為她不配。

在鮫人學校學習的那十五年,她學什麼都不成,一直是拖大家後腿的存在,大家看她的眼神有惋惜、有淡漠、有無奈,唯獨沒有欣賞和鼓勵。

連撫養她長大的奶奶最常說的一句話都是:“哎,這孩子長成這樣,還傻愣愣的,以後可怎麼辦……”

從小到大,她從沒有被其他鮫人誇過。

她一直覺得這很正常,因為她確實長得不好看,也不聰明,性格也不伶俐活潑,大家不喜歡她是應該的。

她以為這麼多年來她已經習慣了,直到上岸之後,她經曆了許多事,遇到了很多人,還有了很多朋友。

他們變著花樣地誇她,認可她,支持她,她才終於懵懂地意識到,原來她也可以討人喜歡,原來她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