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以前的傳統做法,就是將活字做出來後,將活字一個個擺在字盤裡,然後在活字上方用大的毛刷筆等細細塗抹上油墨,接著將紙張覆蓋在上麵,再用乾淨的毛刷在紙張背麵一一刷過去,接著將紙慢慢撕下晾乾即可。
但是秦大人說的那個器械,可以將字盤擺放在器械下方,用一個滾輪蘸墨,在字盤上滾一遍,這樣一來油墨就均勻了,放置上紙張,再用一個表麵乾淨的金屬滾輪再壓一遍過去,這樣就完成了印刷。
其實秦修文不知道的是,就算他將德國發明的古登堡的印刷機拿回來了,其實並不符合此時大明的國情,反而他曾經看到過的印刷機更加貼合實際。
古登堡的印刷機理念來自於榨葡萄汁的機器,那時候的德國所用的紙張都是羊皮紙非常的厚實,如果用力不均勻或者力道太輕,那麼印刷上去的文字就會變得很模糊不清。
而大明雖然暫時沒有自己的印刷機械,全靠手工完成印刷製作,但是大明的油墨技術和紙張技術卻是領先歐洲不知道多少年,明朝時期最常用的宣紙光潔細膩,綿韌潤澤,有很強的吸墨性,再加上此時的製墨業空前繁榮,絕對不是歐洲那邊可以比擬的。
所以秦修文提出的法子,是正正適合如今的印刷行業的。
“既然袁師傅也說可行,本官到時候再派幾個專門做器械的能工巧匠過來,幫你們一起製造印刷機械。袁師傅,你記本官一言,若是想要我們這個印刷工坊能一直開下去,那麼用器械代替人力,提高效率,是重中之重,切記!”
一直到袁師傅回到了印刷工坊,他腦子裡還在琢磨著秦修文的那句“用器械代替人力,提高效率。”,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是啊,就剛剛大人想出來的搞一個印刷器械的法子,雖然人力也能做,但是細細塗抹要慢多少時間?彆的不說,慢了之後一天要少印多少張紙呢?若是以前還好,都是不緊不慢的活計,可是剛剛秦大人還說了,那個“衛輝時報”如今是七天印一期,到後麵可能是一天印一期,印一期就要幾萬份十幾萬份!
這他們怎麼來得及?!!
如果說這個數量是季方和說來,可能袁師傅並不會信,隻以為東家又開始胡言亂語了,但是事情一旦從秦修文口中說出,那就是比真金白銀還真,印刷的單子都沒接到手,袁師傅已經為以後要忙碌的情況感到壓力了。
做!必須得做機器!
活字也要做!馬上就要做!
還有人手,啊啊啊啊!就他們師徒四個,根本來不及啊!!不知道秦大人到時候領過來的人裡麵有沒有他們這一行的能手?算了,秦大人每天日理萬機的,哪裡有這麼多閒工夫,他們這行誰是有真本事的,他還不知道嗎?有幾個還是當年他爹和爺爺教出來的徒弟,寫信去,挖牆腳就挖牆腳吧,總之得把這些人都喊過來!
秦修文知道改良印刷術,製造鉛活字,說起來很簡單,上下嘴皮子一碰,但是這種東西做起來非常困難,每一處都要打磨配合,絕對不可能是立竿見影的。
但是他能做的,就是給人給錢,其他事情也幫不了忙,曆史有他自己的進程,如今的大明連工業革命都沒有進入,很多工業基礎的東西都還沒有,但是那又如何?秦修文相信,隻要他撕開了一道口子,那麼必然是有光明的未來的!
季方和忍著心痛又撥出去了三萬五千兩銀子,采買材料招募工匠,處處都要花錢,手裡頭的銀子根本放不住,一筆又一筆地花出去,但是進賬卻是一分也沒有,怎麼不讓他著急!
好在很快,“衛輝時報”第二期就印刷完成,開始在新碼頭各處分發了。
在碼頭來往的人有很多都已經買過這個報紙了,原本以為還是一樣的內容,沒想到那些報童卻告訴他們,這是第二期報刊,內容是不同的。
一聽說又更新了內容,很多人忙不迭地就掏了銅板出了,拿到了報紙後就就找個地方坐了下來,細細讀了起來。
果然,這份報紙裡有很多大家急於想知道的內容,都有了準確的消息,比如說衛輝倉庫的規劃,開放出來第一批倉庫適合放置哪些產品,租金幾何,什麼時候開放;還有新碼頭何時開始投入使用,老碼頭何時拆除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迫切關心的問題,之前隻能自己去老碼頭辦事處去詢問,但是那邊每天都圍滿了人,很多人都根本沒機會擠進去。
那些知道消息的人,沒什麼交情的話都不會多言,畢竟誰早知道一點消息,可能就有了一分先機。現在有了正規渠道統一告知,再不用派人天天去擠那個問詢處了!
攏共也就薄薄一張紙,折疊成四開頁,自然是上麵每一個字都會讀過去。很快就有很多人讀到了一個標題為“袁氏印刷工坊的前世今生”的文章。
這篇文章從這家“袁氏印刷工坊”第一代主人叫什麼名字,如何一步步學習印刷技藝,曆儘千辛萬苦創立了“袁氏印刷工坊”,然後代代相傳,傳到了如今第四代人手中,並將規模擴大化,碰到了貴人相助,準備花二十萬兩銀子鑄活字三十萬,以供他們印刷坊使用,並且還講了他們印刷坊的印刷效率,每日可以印刷多少紙張,如何嚴格校對,減少錯字率,如果選用優質的油墨和紙張給文人更好的體驗。
秦修文是寫慣了研報的,筆力和邏輯能力都不俗,再加上原身文學素養的點綴,一篇明明是廣告的文案,硬生生被他寫的情節跌宕起伏,從各個角度將“袁氏印刷坊”誇出了花來,還拔高了立意,說他們此舉是為了讓天下沒有難買到的書籍。有些感性之人,甚至在看到第一代袁氏主人的經曆時,聯想到自己做生意來一路的艱辛,都忍不住抹淚。
秦修文在最後寫道,如今“袁氏印刷坊”新工坊落成,規模更加擴大,歡迎有印刷需求者來此地址拜訪,袁氏必將以更優惠的價格回饋新老顧客。
這個印刷工坊的廣告版麵並不小,幾乎占了四分之一的版麵,凡是拿到報紙的人,沒有人會忽略這個信息。如今衛輝碼頭人來人往,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有,自然也有書商書販,或者有其他印刷需求的人,讀了此文再加上來都來衛輝了,這個“袁氏印刷工坊”好像離碼頭近的很,為什麼不過去看看?
季方和想過有了這個文章刊登在報紙上後,自家印刷工坊的生意會火爆,還召集了一批人專門培訓了一番如何待客如何報價,可是他萬萬沒想到會如此火爆!
當時他說找五個人來接待有可能上門的客商,可是秦修文說至少十個,季方和到底還是聽了秦修文的,找了十五個人過來,可是若是知道如此多客人上門,就是找個二十個人過來也不嫌多啊!
那些來看印刷工坊的人也被它的規模所震驚,不過短短幾日,“袁氏印刷工坊”可不像之前那般小貓三兩隻了,秦修文請了十個人是專門做鉛活字熔煉和雕刻,然後還有人專門做字盤的,整理紙張的、調整油墨的,印刷工坊中的隊伍一下子補充到了四十餘人,再加上秦修文一開始就修建了很大的場地,又不時有各種采買的材料入庫,看得那些客商就覺得這家印刷工坊忙的不行,生意紅火。
再看看自己手裡的報刊,就是最好的樣品,上麵字跡清晰、油墨不散,並無錯字,足以說明對方是有實力做好事情的。
這些客商並不考慮你什麼先進的印刷術,不管吹的再天花亂墜,但是隻要價格不合適,那麼他們轉身就走。
可是隻要價格比彆人便宜哪怕一文,那麼質量又挑不出差錯,自己以後又要在衛輝發展,運輸等費用都可以省去,自然是能在衛輝印刷就在衛輝印刷了!
袁師傅萬萬沒想到,自己以為秦修文說的忙碌場景應該是以後的事情了,沒想到不過幾天就成真了!袁師傅訂單接到手軟,好多都是書商給他的訂單,有最熱門的話本子,有經子史集,有佛門經書,遊記傳記,甚至還有家中族譜要印刷的!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活字印刷的好處了!將這些書頁的文字一個個撿出來進行排版後就直接可以印刷,不用再等人先雕版了!
當然,雕版也不能丟,現在的活字數量根本來不及印完這些,袁師傅是讓人兩麵開工,手底下三個徒弟各帶一人進行雕版,然後自己又帶了季方和帶來的三個識字學徒進行挑揀已經做好的活字拚板印刷,還要關心秦大人印刷機的製造進程,忙的團團轉,一天到晚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還好袁師傅的師弟就在彰德府做工,接到了袁師傅的信後,第二天就當機立斷遞了辭呈收拾了包袱就來投奔袁師傅了。
袁師傅的師弟名叫董睿,比袁師傅要小十來歲,是袁師傅他爹的關門弟子,其人不負名字中的“睿”字,確實學什麼都快,腦子非常靈活,之前還一直在“袁氏印刷坊”做工,但是後來實在是印刷坊越來越走下坡路了,見天的沒生意,袁家人還要管他的一日三餐,董睿自己不好意思待下去了,找了個由頭跑到外麵去做工了。
如今自己師哥又叫他回去了,董睿想都不想就收拾了包袱要走,連剩下來半個月的工錢都不要了,連夜奔回新鄉縣。
因為董睿非常了解他師哥這個人,若不是真的對他有好處,他是絕對不會讓自己辭工過來幫他的。
董睿一來,就被眼前的忙碌景象給驚呆了,師兄弟兩個來不及多敘話,袁師傅將目前情況簡單明了一講,就把印刷機的事情交給董睿去辦了。
董睿甫一聽完袁師傅對印刷機的介紹就有了很大的興趣,自己也做了小半輩子的紙墨印刷了,不過瞬間腦海裡就有了這個機器的形狀,抓起一支炭筆又拿出一張紙就開始寫寫畫畫起來,等畫完之後立馬拿給袁師傅看了。
袁師傅看完董睿的畫,頓時高興的手舞足蹈:“你這個腦子是怎麼長得?從小就好使!這樣一來,可不是又省了許多事情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