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燃燒的邊界(1 / 2)

‘叮,因目睹神秘的佤族傳統祭典,感受神秘的同時尋找到了未知的喜悅,宿主成功取悅了自己,天賦點加1。此事件有3368人觀看,聲望增加1500點。’

取悅了自己?李天逸其實並不這麼認為。

對於他這種生長於和平時代的人來說,那晚上的畫麵稍微刺激了一點。

接下來的一天沒有開直播,他在賓館的軟床上足足睡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才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

不是依靠什麼心理建設,也不是什麼鴕鳥思想,他采用的方法簡單又直接。

‘加點,鋼鐵意誌(1/1)’

立竿見影一切負麵情緒被拋諸腦後,整個人的心緒前所未有的穩定,靜下心來之後,似乎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腦海之中宛如拉緊,扭勞的鋼筋。

感覺再也沒有什麼意外能夠激起他內心的波動。

1點就能加滿的天賦,第三層的天賦樹隨之浮現‘機械心智(0/5)’。

很顯然,這條天賦樹是針對意誌和加強,而效果顯而易見。

李天逸的情感閾值大幅提升,就算到了鬼屋之中,也能夠坦然麵對。

甚至誇張點來說,些許肉體的疼痛、些許傷病,再也無法擊倒他的意念。

這個加點不僅僅是因為他為自己的軟弱而做出的彌補,更因為他即將前往的地方也不是什麼易與之地。

沿著邊境線繼續向西,李天逸接下來要前往的,將是一片仍舊燃燒著戰火的區域,當然,戰火是在國境線外。

大多數人隻聽說過在遙遠的非洲大地上有一種鑽石叫做血鑽。

曾經,每一顆小小的透明晶瑩的鑽石都染遍了當地土著的鮮血,是不折不扣由鮮血澆灌而出的花朵。

但在李天逸準備前往的地方,也同樣存在著和血鑽相差無幾的東西,它卻有一個很好聽的名稱。

翡翠。

這種同樣是出自大地之中的精華,自大山的巨石之中長出,因其瑰麗氤蘊的意境,相對稀少的存量吸引著無數資本的青睞。

而在這些資本幾十上百年擊鼓傳花的追捧下,它們的價格一度漲上了天。

這就養活了邊境無數座小城,養活了那些到此而來的淘玉人,形成了頗為巨大的產業鏈。

巔峰的時候,一塊玉石從山中開采出來要經曆初選、緬甸公盤、國內拍賣會、炒家粗加工、玉石商人二次炒作、大型珠寶商收購、愛玉之人入手等一係列的流程。

每一道流程之中,都蘊含著‘一刀窮、一刀富’的機遇,也蘊含著無數的博弈、賭命、以及天降橫財。

正是如此巨大的利潤空間供養了對麵的軍閥和野心家,讓他們能夠武裝起一個個戰士或是孩童,去掠奪和征戰。

將整個地區變成了一片難以形容的汙濁泥潭,泥地最深處是永遠欲壑難填的心。

正是因為這樣,這裡的戰火也許永不會平息。

當然一開始的毒品,後來的翡翠,再後來的賭和騙。

一切的一切在這裡都被變成了最簡單的度量衡,包括生命。

邪惡總會找到出路,隻要軍閥和壓榨仍在,沒有了翡翠,他們也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壓榨當地百姓的血肉,又或是趴在龐然大物的身上用罪惡的嘴,不斷地汲取著新鮮的血液。

所以這是在這個和平的國度,歌舞升平的年代裡唯一可以經常看到炮火,聽到槍聲,近距離感受到戰爭殘酷的地方。

這裡的邊境小鎮上的人們時常會看到,甚至聽到就在河對岸、邊境鐵絲網的隔壁,無數槍林彈雨的炮火轟鳴聲,也時不時會有炮彈或是子彈落入大國境內。

“不要太靠近邊境線!”

這是李天逸進入小鎮的時候,邊防給予他最中肯的建議。

他雖然覺得自己的膽量還不錯,但無論是那夜的突變,還是他對自己的客觀認識,都自認他絕對無法在那種槍林彈雨的炮火喧囂聲之中保持著足夠的淡定,而一旦失去了淡定與冷靜,就會為他帶來更大的危險。

所以這個字麵上就能看出內容的鋼鐵意誌,正是他所需的!

在進入這個邊境小鎮之時,李天逸已經穿越了密林起伏山巒重疊的道路。

原本還是難以通行的天塹已逐漸變成了通途,至少在本地人眼中,摩托車和麵包車已經能夠給他們曾經不便的生活,帶來足夠多的變化。

而李天逸也在他們的帶領下,拜訪了不少的哨所。

當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到了邊境小鎮的時間還算巧的,至少對麵並未在此刻響起炮火。

不過小鎮也不算太平靜。

做正經生意的人走了,有其他去處的邊民也走了,做其他進出口貿易的商人也暫停了他們的生意。

剩下的人卻越發的多……那些來自各省份的警察同誌替代了他們的位置。

讓這座小鎮展現出了畸形的繁榮。

隨便敲開哪個旅館的大門,住在旅館內的一定是那些警察同誌,他們身上攜帶著使命。

將那些誤入歧途又或是一心一意想要撈偏門的人,從這裡遣送回他們應該去的地方接受法律的製裁。

雖然這些人很有可能有各種難以啟齒的理由,但出去了,還能回來的人,就沒有被赦免的必要了。

甚至嚴格一點來說,他們都不一定還能被稱為人。

李天逸以前就看過了相關的消息,據說已經有幾萬人經過了各個口岸進行了遣返。

但依舊陸陸續續的有企圖躲避懲罰,躲避戰火,抱著僥幸心理陸續回來的家夥。

雖然沒有了賓館休息,這也難不倒李天逸,他還有彆的招。

他準備到小鎮的邊境廣場上搭帳篷,和那些難民們做鄰居,這個廣場又寬又大,還有公廁和洗漱台。

雖然地麵有些硬,但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但天色還在,現在就擺開帳篷好像沒有什麼意思,於是李天逸打開了背包。

“哈嘍,各位老爺,我又開直播了!”

李天逸擺好了設備,背景是一片臨時的活動板房和各式各樣的帳篷。

雖然雜,但並不顯得亂,也很乾淨,用作背景完全沒有問題。

這些臨時的房屋和帳篷之中生活的自然就是對麵逃難的百姓,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他們可以在這個小鎮上活動。

在獲得基礎生活保障的同時,他們也能到鎮上去打工,無論是洗車還是做一些苦力。

總之,隻要他們肯乾活,就一定能夠為他的一家老小帶來豐富的物資。

這個小鎮上湧入了幾千名難民,有小孩也有老人。

與阿美莉卡和墨東哥邊境線上的難民相比,他們的臉上帶著的更多的是平和的微笑以及生命得到了延續的滿足。

“主播這是在什麼地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