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世民這個時候也是滿臉的讚賞。
他知道大明朝是曆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能夠有如此的氣節實屬不易。
"身為帝王,,就應該有這種決心。"
……
宋朝。
宋徽宗滿臉都是不屑。
"君王死社稷?皇帝乃是國本,天下萬民所係,怎麼能隨意就拋棄自己的性命?這實在不該!"
"要是朕,必然要換一個地方從頭再來!"
……
清朝。
乾隆皇帝這個時候咬牙切齒,滿臉的不服。
因為他看到了清朝的滅亡,看到了大家對清朝的不屑,也看到了大家對明朝的歌頌。
身為一名清朝,並且自認為是盛世的皇帝,乾隆皇帝怎麼可能服氣?
……
三國。
曹操不斷的點頭,大笑的開口道:"華夏英雄,有這個叫做朱元璋的一位,能以草芥之身成為皇帝,非英雄所不能為!"
劉備也是滿臉的羨慕,他同樣想要興複漢室,可他恐怕很難做到了,而後世的朱元璋卻再造漢庭,完成了這輩子的夙願。
……
【到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元璋的兒子們當時大多在邊疆抵抗外敵,每個都是手握重兵的藩王。
按理說,朱允炆可以成為一位守國的好皇帝,他性格溫和,仁慈。
但老朱家的疑心病基因太強大了,他也完全繼承了朱元璋的基因。
他感到叔叔們實力太強,都是手握重兵的藩王,這讓他感到不安全,於是打算削藩。
但他的想法和胡惟庸相似,他想一次性全部削藩,而不是逐個削弱。
結果,叔叔們眼看著就要失業,乾脆集體造反,領頭的是朱允炆的四叔朱棣,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登基後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遷都,他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奉天。
他的理由很簡單,他在奉天當了藩王,那塊地方他很熟悉,皇帝就是這麼任性。
奉天靠近邊關,山海關,這就是“天子守國門”的由來。
第二件大事是重用太監,其中就有一個當時名揚世界的太監,他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船隊下西洋,他就是鄭和。
同時,朱棣還成立了一個全新的組織,全是由太監組成,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廠。
他還重新啟用了錦衣衛,這兩個組織都由他直接管轄,合稱為廠衛。】
……
明朝。
朱元璋看完了第二位皇帝的介紹,也就是他的好聖孫朱允炆,表情一下子變得沉默了起來。
"真以為把皇位傳給朱允炆,他能好好的守好大明江山,沒想到居然被朱棣那個逆子把皇位搶走了!"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格外的生氣,可是他偏偏還沒辦法發作。
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說,朱棣其實也沒有做錯,畢竟朱允炆削藩的確是在要大明藩王的命。
所以你死我活也是正常,隻能說是成王敗寇。
朱元璋這個時候氣的,不是朱棣起兵謀反,畢竟朱棣也是他的兒子,大明江山來來回回還是在老朱家的手裡。
他生氣的是,朱允炆身為皇帝,坐擁天下,有名臣武將,有百萬大軍,可這樣依舊打不贏朱棣,被人奪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