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房間一推開窗戶,就能看到驛館後麵那個小花園,還正對著花園中的湖。
秋之雲隻覺得這驛站的布置還挺雅致,房舍寬大,亭台樓閣設計精美,花園裡還建設了幾處景觀。
不愧是京城的官驛,處處都顯示著不凡。
帶秋之雲來房間的是一個隻有十五六歲的少年,正是驛丞家裡的後生,如今就在這驛站裡麵做活。
少年很是熱情,見秋之雲似乎是對這官驛似乎很感興趣,就給她介紹了一番。
這裡原本也是前朝皇家的彆院。
當今聖人登基之後,見京城的城牆在戰亂之中已經損毀,就特意撥款重新修築了京城城防。
當時請國師來查勘風水,發現京城的四門有兩扇開位置的不太合適。
於是,在重修京城城牆的時候,就將這兩扇不合適的門給挪了一下位置,當然那官道的位置也要跟著移動。
這座原本很奢華的彆院,就恰好變成了靠近官道的一處院落。
當時,就把這裡重新修繕了一下,變成了京城十裡鋪官驛。
這處奢華彆院當時保存的基本完好,院落式四層進深,東西跨院各有一個花園。
最初發現這處彆院的時候,聖人曾經有心將這彆院賜予國師。
不過國師沈墨後來為了鎮壓宮中的妖氣,選擇住進了英華宮,這個彆院就始終沒有主人。
到後來要建設官驛的時候,也是為了省錢,就把第一進第二進院落進行了改建,還將兩個花園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最近這些年驛站還在陸陸續續的建設,因為是朝廷設置的官驛,在這裡住宿可以直接申請入京城的通行路引,所以住客不少。
小夥計在介紹起這裡的情況時,臉上都帶著幾分自豪。
有些走南闖北,見過世麵的客商都曾經提過他們的這座驛站,可以說是整個新朝最好的一座驛站。
“您看這個花園,過了這個湖那邊就有一個月洞門,門上題著芙蕖二字,聽說還是一位前朝的皇爺提的呢。這個花園以前就叫芙蕖園,現在是不行了,芙蕖都謝了。東邊的那個花園叫青柳園,滿園子都是柳樹,很多見過世麵的客人都說,這兩個花園這樣的比王公貴族家的花園都不遜色呢。”
“隻要是來京城的客人,當天進不了城的,都會選擇在我們這驛館住上一夜,隻可惜我們這裡房舍有限,重要年節客人多時,隻能將他們推到前麵十裡鎮上去住。”
小夥計一邊說一邊感歎,仿佛因為這個驛站的規模而影響到了他們賺錢的大計。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
官驛平時需要傳遞官家的公文奏報,還要管著發放入京路引,隻是這些事情就已經很忙碌了。
但是朝廷能給驛站的俸祿是有限的,甚至連這裡正常的修繕,日常的維護管理,這些銀子都不一定有。
因此也就允許各個驛站開放一部分區域,供給來往的客人居住。
這些賺來的錢是屬於驛站自己的,就像這個小夥計,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吏員。
他們是驛站聘來做事的,他們的工錢也得從驛站的營收之中支出。
驛站賺錢越多,他們這些人自然而然也有好處。
現在小夥計心中不滿的就隻有他們驛站的規模實在還是太小,這嚴重的影響到了他們的收入。
“不是四進的宅院嗎?那就把後麵兩進也建成驛站好了。”秋之雲不解。
她看這驛站的樣子,也不像是沒有錢的。
小夥計卻搖了搖頭。
“姑娘您不知道,後麵兩進院子現在不是我們驛站的地方。前兩年聖人賞給了一戶人家,我們現在就這麼點地方了,沒法再改建。”
小夥計說著又出去了一趟,給秋之雲送來了熱茶。
“姑娘,您趕路來京城一路一定辛苦了,我馬上給您安排熱水沐浴,再送上熱茶,我們驛站做的東西也很好吃,還有最近很有名氣的紅薯,京城裡最大的酒樓都不一定有呢。”
秋之雲笑笑,點頭,順便還賞了這小夥計幾個銅板。
“姑娘,小的叫阿川,您要是有什麼吩咐,隻管喊我。”
阿川笑眯眯地對秋之雲說話,他也是難得遇到這麼大方的客人。
秋之雲打發這店裡的小夥計先出去,她在房間裡麵沐浴更衣之後,見窗外的花園裡,還是安安靜靜的,就走出去逛了一圈。
看這花園的設計,當年住在這裡的一定是達官顯貴。
她還特意走到了那個月洞門前,看了看上麵前朝皇帝的題刻。
秋之雲也不怎麼懂得欣賞書法,那上麵的芙蕖二字一看也是有點年頭了,字跡都已經斑駁模糊。
倒是下麵原來是月洞門的位置,此刻已經被砌上了牆。
應該是從這裡開始就跟住在後兩進院子裡的人分隔開了。
秋之雲想了想,被安排住在後麵兩進院子裡的人一定不怎麼得皇帝的喜歡。
如果真是喜愛這人,大概不會讓人家委委屈屈地住在驛站的後院裡吧?
不過剛才那個小夥計也沒有說住在這裡麵的人到底是誰?
秋之雲也不關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