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子的青雲路(科舉)》全本免費閱讀 []
第29章
報名縣試之事,確實是江重涵算計了紀洪,隻能說……各有所得吧。
誰讓古代沒有數據聯網,科舉考試報名這麼麻煩呢?
一個考生要報考科舉,首先考生要準備好個人履曆。
履曆的第一部分,叫“親供”。內容是考生自己的姓名、年歲、籍貫,體格以及容貌特征;考生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親人的存歿。如果是過繼的人,不僅要寫過繼父母的祖宗三代,還要寫親生父母的三代情況。
寫完了親供,還要寫五童互結保單。也就找其他四個考生,寫保證書,表示誰都不作弊,一旦有人作弊,五人連坐,全部考試作廢。
寫完之後,完了嗎?可以提交縣衙禮房了嗎?
不,還沒,還有“認保”,就是找廩生作保。
廩生,全稱“廩膳生員”,指的是通過了院試,進入府州縣三|級官學中的某一個讀書,能享受朝廷發米糧官學生,也就是俗稱的秀才。童生試的考生要報名,必須先找個廩生作保,保考生的親供是真的,沒有諸如替名、冒籍(不在籍貫地考試)、匿喪(親人去世不守孝)等等違規行為,也不是不能考科舉的出身。
當然,廩生作保不是免費的,一般要給二三錢至一兩銀子做酬勞。銀子不多,江重涵手上還有近三十五兩銀子,有問題的是……
一,要互結保單,就要逐一登門、請客、說情。耗費時間不說,關鍵還他不認識其他考生,不清楚人品就互結保單,很容易作弊被抓,喪失考試資格。
二,他跟縣試主考的知縣、教諭,有不大不小的過節,而穎安縣試,可以說已經被段於廷跟知縣一手把控了。
這是江重涵幾日來觀察得出的結論。
書鋪抄書的內容是鄉試和童生試(縣試、府試、院試)的優秀文章,江重涵抄著抄著就發現,府試、院試、鄉試的優秀文章,那是真的優秀。而穎安縣試的文章……就是在現代人看來,也太差了,有些簡直狗屁不通。而且府試裡還會出現一兩篇穎安籍學子的文章,院試、鄉試裡就基本沒有了。
科舉優秀文集是按照科舉的周期,每三年出一次的,換句話說,穎安已經三年沒出過新的廩生了。
這可不對勁。
江南學風濃厚,光是宣州府就有好幾個出名書院,穎安再窮、再不濟,也不至於三年了沒有一個能通過院試的學生。結合書鋪老板悄悄抄科舉範文售賣、教諭段於廷賺得盆滿缽滿的情況……顯然,原因肯定在於教諭跟知縣一手遮天。
估計誰給銀子,就點誰通過縣試。
不,或許還把控了認保、報名兩道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