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回去沒多久,就聽見嘈雜的動靜,蘇嫣站在門口看了一眼,趙家幾人回去了。
她轉身往廚房走,自家漢子正在給排骨焯水,“多煮點,估摸著趙家要來。”
“嗯。”秦安抬頭看了她一眼,握著鍋鏟的手微微緊了一些,要是……他不在家,媳婦咋辦……
想到這裡,次日,他一早就去人牙子那裡買了個壯丁,三十來歲,饒是有賣身契也不放心。
一到家,他就帶他去書房,“家裡的活你看著乾,但首要是保護我媳婦。”
他低沉又道:“你要是敢在家裡亂來,我一定會殺了你。”
家裡婦人家多,他要是不在家,她們也沒法子抵擋一個漢子。
壯漢在人牙子那裡天天挨打,馴服他們忠誠主人,聽到這話,打個激靈,“老爺,我一定會本分。”
秦安“嗯”了一聲,之後跟他再叮囑了一些事情。
這邊,蘇嫣在鋪子裡算賬,蕭掌櫃從對門過來,一臉喜色,“夫人,老爺考中了,府城那邊已經有人來了,還有半把個時辰就到這裡來了。”
蘇嫣立馬放下手裡的事,“真的?聽誰說的?”
“江東家的兒子考中了,他們才府城回來,我就厚著臉問了一下。”
蕭掌櫃忍不住心裡震驚和喜悅,又道:“老爺是解元。”
東家有能力,他們這些幫工好過一些。
東家吃肉,他們就有湯喝。
蘇嫣也震驚了一會,秦安念書在縣城是厲害,沒想到這麼多人,他還能考中解元。
“我回去一趟,你盯著這邊,趙嬸子不太熟。”
“趙嬸子,有什麼就問蕭掌櫃?有人鬨事也彆怕,往對麵喊一聲,蕭掌櫃知道怎麼處理。”
交代完,她就往家裡趕。
秦安剛收拾好弓箭,準備上山打獵,開春時節,能打到不少獵物。
聽見腳步聲,下意識抬頭,“媳婦,你怎麼回來了?”
“我要上山。”
“今個去不成了,蕭掌櫃說你考中了。”蘇嫣沒說他是解元,萬一不是,就白高興了。
秦安“嗯”一聲,“下午你跟我一起上山嗎?”
“山裡的茶葉可以摘了。”
他知道媳婦喜歡山裡這些東西,嗯,他就是想媳婦跟他一塊上山。
兩個人不說話,他心裡也很滿足。
蘇嫣打算炒點花茶,“好,早點煮飯來吃,吃蔥花麵?”
“好,我去買點雞蛋。”
秦安放下弓箭,朝蘇嫣伸手,“媳婦,給我二十文。”
蘇嫣知道他就喜歡這樣,笑著進屋拿了二十文,“領子弄一下。”
秦安自然而然的低頭讓她弄,蘇嫣也沒有不耐煩,湊過來給他弄領子,“帶把傘出去,天有些陰,估計要下雨了。”
“沒事,幾步路就回來。”秦安剛說完,翠蘭就抱著團團回來。
團團一看見爹娘就很高興,“爹爹,娘。”說完就拍手,示意秦安抱他。
秦安伸手接過來,單手抱在懷裡,“我帶著出去買雞蛋。”
說話間另一隻手拿過傘出去。
回來的時候,麵已經擀好,蘇嫣親了團團一下,“等娘一會。”
她動作麻利的炒蛋湯,不一會,蛋香混合著蔥花的香味彌漫在廚房。
挑了一點先喂團團。
剛吃完,外麵就敲鑼打鼓的過來,十幾個官兵係著紅布條。
為首的官兵恭喜道:“恭喜秦解元。”
他遞給秦安放榜文書,隨後抬手。
後麵的官兵抬著東西進堂屋。
一群人圍著秦安,蘇嫣往後退了幾步,抱著團團在旁邊看,一臉歡喜。
被官兵圍著的秦安,沒有跟他們說話,而是下意識尋找蘇嫣,看見她在角落。
大步走過去,彎腰抱著孩子,隨後一手摟著她的腰往堂屋去。
蘇嫣目光落在他的側臉上,她知足了,很知足了。
不管以後怎麼樣,她都知足了。
官兵在這裡待了一會就走了,翠蘭和張秀高興到一直說個不停。
“老爺真厲害。”
“解元,我第一次見解元,還是我們家的老爺。”
聽見兩人的對話,蘇嫣笑著輕輕拍了秦安一下,小聲誇道:“真厲害,相公。”
以前還覺得自個相公憨實,現在才意識到他特彆聰慧。
不聰慧,根本考不上解元。
秦安自個清楚他不是厲害,是心裡惦記著事,媳婦再操心幾年,身體根本受不住。
讓她甭操心,家裡又是這種樣子,她心裡肯定著急。
“嗯,以後我會讓你過上好日子。”
“好。”蘇嫣想著秦安考中,還是平巷子裡的人家去吳記鋪子吃飯。
一巷子的人去了大半,坐了十來桌,吳家專門不接客,就給他們辦席。
吃完已經是午時過了,秦家兩口子騎馬上山打獵了,縣城有人來拜訪都沒見到人。
兩口子也不擔心得罪誰,一來也沒有走動?
這邊,山林裡嫩綠的茶葉,蘇嫣一邊掐一邊看著不遠處四處看獵物的漢子。
心裡微微歎了一口氣,彆人都覺得考上解元是好事,但她心裡清楚,沒多久秦安就要去府城念書,準備會試。
日後怕是有不少麻煩事。
果然,當天兩人回去,夜裡夫子就上門來找秦安,估摸著怕她聽著,兩人進了書房。
夫子盯著高大的漢子,語重深長道:“你能去國子監念書,為何不去?就連當官的子孫都難進去。”
“我媳婦和孩子在縣城。”秦安直截了當道。
“你……”
夫子有些氣急,但又不知道說他什麼好,過了好一會才道:“大好的前程真的不要?”
“以你現在的才能,能進殿試是沒有問題。”
“國子監的夫子是有官銜,教過不少皇親國戚,你心裡應該清楚孰輕孰重。”
“我媳婦重要,夫子,我就在府城念。”秦安要是能再縣城念,不會去府城。
他停頓一下,抿了抿唇,“夫子,能不能幫我給我媳婦換個身份?給多少銀錢都可以。”
夫子聽到這話,歎氣道:“這事要是容易,我就幫你弄了,我還想你去京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