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怕韃虜過了榆河,不便追擊,就派吳誌忠右哨先行出發,去堵住馬坊南側榆河上的浮橋,他親率主力直接去馬坊與張廣達會合,先咬住韃虜。
這時他對吳誌忠說道:“虜騎隻百餘,你部先期出發,堵住浮橋。待我與虜騎對戰之時,你可留一隊騎兵守橋,自率兩隊由馬坊南麵偷襲虜騎。你部守榆河至關重要,尤其要防備虜騎回去求援,亦要防備虜騎大隊發現情況,前來救援。若情勢危急,必速報我。”
吳誌忠麵色肅然的答道:“是,總爺放心。隻是虜騎悍勇善戰,總爺你也要多加小心。”
張誠笑了笑,仰頭望著天空,沉聲說道:“出發吧!”
吳誌忠率領右哨先行整隊出發,在前麵不遠處就拐向南麵,沿著榆河北岸去馬坊正南的榆河浮橋處設防。
張誠這一路抽調除了右哨外的三哨各兩隊騎兵,加上他的中軍護衛親兵,總共二百餘剽悍的騎士,現在各有兩隊騎兵前出探路,張誠親率大隊跟在後麵,相距約二百步的距離,一路直奔馬坊村方向而去。
陳錚和胡大可各領本部的一百二十餘騎兵在張誠南北兩側稍後的位置掩護前進,他們和張誠的主力騎兵隊保持著三百餘步距離。
……
馬坊村,位於昌平東約六十餘裡的一個小地方,與順義接界,地勢西高東低,村南有榆河,村西有小沙河在村西南彙入榆河,因此地世代為朝廷養馬,所以馬戶居多,故得名馬坊村。
隨著明晚期馬政日趨癱瘓,此地已大不如前,很多的馬戶都四散逃亡,但總有一些走不了的,還得靠養馬勉強度日。
此時,村裡村外都是亂糟糟一片,村內還不時冒起陣陣黑煙,村西南方向約百步外,有一處頗為寬敞的地方,圍著一個簡易的木柵欄,裡麵聚著一大群衣衫襤褸的貧苦百姓。
馬坊村不大,隻有百多戶人家,現在村內屋舍不是被引燃,就是破敗不堪,不時有身著鐵甲、棉甲的韃虜騎兵往來馳聘。
這夥在馬坊一帶肆意劫掠的韃虜,總人數當在二百人上下,內中真正的披甲兵隻有一隊,約五十多人,由一名分得撥什庫統領。
其中約有二十人左右的馬甲兵,分為兩什,各由一名清軍壯達統領;剩下三十人為步甲,分為三什,也是各有一名清軍壯達統領。
雖名稱叫步甲,其實也都是有馬騎的,隻是稱謂區分於馬甲騎兵,馬甲騎兵是步甲中的佼佼者充之,在清軍中的地位亦高於步甲。
餘者還有輔兵四十人,他們都是各旗中的餘丁,自願隨軍出戰搶掠,並自備馬匹軍器,為的是立了戰功再好提升為戰兵、步甲、馬甲等等,此時他們的戰鬥能力還是很有限。
還有各馬甲、步甲自己帶來的阿哈、包衣奴才什麼的,也有近百人之多,韃虜馬甲騎兵每每出戰,都會帶著自家的包衣阿哈一二人隨同,伺候他們起居,照料戰馬,幫著保管劫掠的戰利品等等。
這些包衣奴才視其主子的富裕程度,基本上都有騾馬騎行,不然就跟不上主子的腳步,而且很多包衣都配有武器,可以協助主子與大明官軍作戰,然鎧甲就沒有了,最多也就個彆表現優異的能混個步甲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