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投名狀來了?(1 / 2)

織明 蝸牛非牛 3887 字 7個月前

“而且此地的熔爐也不太合適,還是要新弄一個才好。”石老漢對張誠說著。

“嗯,這個好說,此次回宣鎮,我跟朝廷要了三百個匠戶,內裡特彆要了幾個煉鐵鍛鐵的,我安排人去叫一個過來主事,就是了。”張誠若無其事的說道。

石老漢聞言高興的說道:“好,那就好,此處這礦,咱去看過,產量該是有保障的,就是他這爐子不太好用。”

一行人離開鐵礦附近的煉鐵場,往二裡外的鐵頭峪行去,張誠對跟隨在側的劉全說道:“這邊的兵力還要再改變一下。”

劉全、孫大山等人側耳聽著,張誠繼續道:“這樣,原有六十名民勇和青壯,都編為軍卒,將原有二十名騎士合在一處,再精選三十名合適的軍卒,組建一支五十騎的馬隊,駐在喇叭峪;

餘下再編成兩隊步卒,每支百人,盔甲軍器統一配備,每隊配二十名銃手,三十名刀盾手,五十名長矛手,刀盾手每人配兩杆投槍,長矛手配四杆;

一隊由馬會軍統率,駐在喇叭峪,二隊由孫大山統率,駐在鐵頭峪,剩下的三十名青壯,單獨編成一隊,負責鐵礦和煉鐵場那邊的警衛,由孫大山負責統率。”

馬會軍,年二十六歲,本是京城北郊馬坊村的養馬戶,自幼便於馬匹打交道,養馬喂馬訓馬都懂,策馬奔馳也沒有問題,就是馬山劈砍和騎射,他沒練過。

不過這人雖非身高體闊,卻很是強健,假以時日必是一個合格的騎兵戰士。

幾人高聲答應著,尤其是那馬會軍,隻感覺自己打被張誠從馬坊解救出來以後,整個人生都改變了,如今竟作起百來人的領隊官。

這些改變,讓他無比的自豪,也讓他對張誠無比的感激與敬佩,甚至將張誠當做自己的再生父母一般。

…………

鐵頭峪中間議事堂的大廳之中,眾人正在宴飲,一派歡快的氣氛彌漫在大廳內。

張誠坐在上首位置,麵前案幾上擺著酒肉,陳忠、魏知策、石鐵根老漢坐在左側下首位,劉全、孫大山、馬會軍坐在右側下首位。

又是一群官將聚聚一堂,大家吃喝著,經劉全介紹,孫大山補充,張誠對這鐵頭峪又多了些了解。

這裡峪內空間沒有喇叭峪寬闊,但其東西兩側開墾出的可用耕地卻比喇叭峪多出三千多畝,已然有八千餘畝可用耕地,而且,其西側穀地中,還有大片荒地可以繼續開墾。

除卻可用耕地,這兩處地方山穀、林地眾多,還可以適量放牧些牛羊,來補充糧食產量的不足,何況,將來若是花生、甘薯、馬鈴薯、玉米等作物試種成功。

此間的山林,便可以試著栽種這些作物,多少肯定會緩解糧穀的壓力,沒準還可屯駐更多的兵丁,在此處隱藏一支力量和存糧,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派上大用處。

更何況,這鐵頭峪裡還有這麼一處便於開采的鐵礦。

依著張誠的想法,這兩處地方他要繼續保留,大量的物資都存在喇叭峪,將鐵頭峪作為生產和耕種基地,將喇叭峪作為一處屯兵之所,這兩處地方至少可屯兩千勁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