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三桂愧不敢當(1 / 2)

織明 蝸牛非牛 4156 字 7個月前

畢竟左光先與李輔明各人手下都還有七八千的官兵,不管他們中任何一個人,或者兩人都留下,杏山周邊明軍注定會超過四萬眾,既是奴賊真的來攻,多少也可支撐一陣。

最後還是洪承疇一言決斷,由左光先領本部兵馬留駐五道嶺上,統管杏山周邊各路兵馬,負責糧道大軍安全。

同時,命遼東協守總兵孟道領本部六千兵馬留駐在杏山堡中,如此,杏山周邊就比原先的部署多出近兩萬大軍,再加原有三萬守軍,即使奴賊萬餘來攻,一時也難以奪取鬆山堡,大軍精騎就有足夠的時間回援。

左光先為杏山主將,孟道為副將,而張誠留駐的那一營兵馬也將暫歸左光先指揮調度。

他們二人互視了一眼,彼此都是信心十足的樣子,畢竟五萬大軍在此,隻要奴賊不傾巢而來,守住杏山,還是大有希望!

後路糧道之事敲定,大堂內氣氛又歸於和諧。

在薊遼總督洪承疇的主持下,繼續議定諸般軍務,各官將經過仔細的商議、推敲,大小諸般事務整整議了一日,方才散去。

當日,還議定了進軍鬆錦的先鋒官人選。

先鋒官為全軍之前驅,俗話說的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就是指先鋒官。

而真實的先鋒官,則主要是為大軍在前探路,做戰略戰術活動,具體一點就是包括偵查前麵地形、敵方軍情、民情、踏勘大軍駐營地點等等。

因其是保證大部隊順利前進的基礎,所言最好是戰力出眾,又熟悉當地的情形,這個人選對於大軍來說是極為重要。

遼東總兵劉肇基主動出列請戰,洪承疇見他自告奮勇,又知他是遼東本地人,對前路地形山勢頗為熟悉,確實較為合適,洪承疇也就欣然應之。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洪承疇又令宣鎮總兵楊國柱從旁策應,與劉肇基部兵馬保持不到四十裡距離,在其後行進,以為策應。

隨後就是洪承疇的中軍大部隊跟上,以山西總兵李輔明斷後。

而寧遠總兵吳三桂則要在寧遠布置一些後勤與防務諸事,會比大軍晚上兩日出發,不過,他麾下大部官軍仍隨中軍大隊前進,而隻是騎兵親隨留下護衛他。

接著,又以遼東巡撫邱民仰為大軍轉運糧秣,總監軍張若麒從旁督辦。

關於進兵鬆錦的一切均計議己定,三日後,也就是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十數萬明軍精銳將在寧遠誓師,進兵錦州城下!

七月將儘,寧遠城外的曠野裡和連綿不斷的山崗上,草木都已經開始漸漸變得有些枯黃。這裡的秋天本就比關內來得早些,再加上今年土地乾旱,雨水不足,更是嚴重影響了農事,田園也比往年略顯荒涼。

而今,再加上援遼的十數萬大軍雲集,騾馬牛駝又吃光了沿河與官路左近的青草,也使秋色比往年來得更早。

這日午後,申末酉初,天際一片耀眼的金色,海邊也是涼風陣陣,頗有些關內那股深秋的味道。

雖然陸地上的風還不算大,可海麵上卻已風浪大起。

放眼望去,陣陣的秋風卷起層層浪濤,帶起一座座白色的浪尖,不停向著海岸衝來,衝擊著這邊的沙灘、礁石,也湧向覺華島,不停拍擊著覺華島岸邊的岩石,飛濺起陣陣銀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