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登岸(2 / 2)

織明 蝸牛非牛 7357 字 4個月前

其實,清軍中本就不缺少大小火炮,曆年戰事中,他們從明軍手上繳獲的各式佛郎機等炮也不在少數。

就如崇禎四年時,祖大壽糧儘而假作投降韃子的大淩河之戰中,清軍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火炮,他們在與明軍的征戰過程中認識到了火炮的威力與重要。

每每奪取一城一地後,都會大肆收羅城中的火炮與火銃等,因此清軍並不缺少銃炮,他們缺的是能夠熟練操持銃炮的軍士而已。

雖然,在崇禎四年就已經組建了自己的炮隊,但優秀炮手卻不是那麼好培養的,就算清軍優待被俘的明軍將士,可作為炮手在明軍中也是不多。

所以,他們繳獲的諸多大小火炮、鳥銃,向來乏人使用,大多堆積在庫房中吃灰,如此情況,直到大明叛將孔有德浮海來歸後,才有所改觀。

要知道孔有德可是在孫元化手下任過遊擊將軍,他當年所帶的那批遼兵,可是大明最先進的一支火器部隊。

那是登萊巡撫孫元化用心花費重金打造,為此還從澳門聘請了數十名葡萄牙人前來,參與火炮、火銃的打製,以及火器部隊的軍事訓練。

正是這支孫元化花費重金,一手打造的大明最精銳火器部隊加入,才使得清國烏真哈超炮營的力量不可小視。

若非是張誠的及時出現,以這支清國火器營對統規、統尺、矩度儀,還有對火炮操持的熟悉程度,明軍的火炮部隊恐怕無人是他們的對手。

就算如神機營那般精銳的火器營,在操炮熟練程度,以及炮手的軍心士氣上,也無法與孔有德的天佑軍相比。

事實上,在原本的曆史中,清軍被吳三桂邀請入關時,孔有德所率領的火炮部隊,就為清國的攻城略地,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曆史上的每一個新興勢力集團,其學習能力都是極為恐怖的,一切能使他們強大的東西,都會將之吸引,使得他們如饑似渴的學習,並迅速投入到實戰之中。

一旦他們取得了絕對優勢,停止了這種學習的時候,也正是他們逐漸走向沒落的時刻,就如曆史上的金國,一度強大到飲馬長江,卻最終未能統一中國,歸根結底就是在失去對手之後,停止了學習。

如今的清國,便是正處於學習的巔峰,他們在黃台吉的力推下,舉國學習漢家的典籍和經驗,從農耕到火炮,一切對他們有用有益的都要學習。

而孔有德之所以一投靠清國,就被封為恭順王,並且仍然教他統領原來的部曲,除了給其他的明軍將領做個榜樣,另一個更大的因素便是要借重他在火炮火銃方麵的能力。

現在,孔有德所在是一個高高壘砌的土城,城中壘起一個個高台,那些高台上,擺放著一門門清軍沉重的神威大將軍重炮。

土城中各色旗幟獵獵聲響,站在土城中的最高處,可以清楚地看到錦州南關以南女兒河對岸的情形。

明軍駐防此處的正是寧遠吳三桂所部,他們的一切動靜,都被一波波的清軍哨騎,傳回到清軍大營多爾袞所在的中軍。

而有關寧遠軍動靜的情報,以及明軍渡河北攻的軍情,多爾袞也會通報給孔有德一份,隻因清軍的重炮都在他的軍中,這可是清軍的殺器。

此外,孔有德還是漢軍四旗、天佑軍、天助軍中唯一擁有千裡鏡之人,他神氣活現的持著千裡鏡,不時舉在眼前對著女兒河方向眺望不已。

千裡鏡中,女兒河南岸的明軍密密麻麻,旌旗遮天蔽日,不但河灘地帶鋪滿了他們的隊列,一些平緩的山嶺丘陵上,同樣也列滿了他們的人馬。

尤其是南岸一些堅實地方,更是已鋪設好一處處平整的土台,一門門明軍重炮正被軍士們奮力推動上前,在各處土台上固定。

此時,明軍已然開始發力渡河,布置在河岸處的清軍炮隊,也正在奮力轟擊,然明軍的炮火也是十分猛烈,尤其他們前麵幾排小船上的小佛郎機、虎蹲炮等,更是近距離轟擊北岸清軍。

看他們的旗號,就可以知道,先頭渡河的明軍,便是白廣恩與馬科的薊鎮軍及山海軍。

渡河與搶灘登陸作戰,其實是一係列非常複雜的戰術,對攻防雙方的組織能力要求極強,可以看出,白廣恩與馬科他們所部明軍便缺乏這方麵的能力。

使得他們的渡河與搶灘,看上去都是亂糟糟的,竟毫無協同之感!

因為女兒河上的浮橋已經儘數被清軍燒毀,所以此時在河麵上,漂浮著的幾乎都是明軍的船隻,除了有大船、小船,還有眾多的小燦板、木排之類。

這些船隻上都隻有幾名、十幾名不等的明軍將士,由民夫水手們冒著清軍的炮火與箭矢,劃到對岸後,在列成一排排,又以鐵鏈繩索相連,再在上麵鋪就準備好的木板。

如蟻般的隨軍民夫與壯丁們,或來回扛著木板,或現場伐木,將一些樹木劈為木板,建造浮橋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門,甚至還有許多不知從何處拆下來的門板。

一時間口號聲、喝令聲、咆哮聲,與明清雙方的火炮、火銃轟擊聲混雜在一起,使女兒河邊熱鬨非常,若非是“隆隆”炮聲不斷,竟錯以為此間是一個大型集市。

而為了掩護民夫壯丁搭橋,那些已先期登上女兒河北岸的明軍,正在河灘上列出一些雜亂的軍陣,緊張的進行防守。

他們甚至直接將一些小船抬上河岸,以此來作為固定的戰車使用,畢竟此前就在船頭安裝了火炮,隻需簡單改變一下方向,便是一座座木製炮台,既能阻敵、轟敵,又可防護。

其實,女兒河能便利登陸的也就那麼幾處地方,一些淺水區域,即使普通船隻也無法靠岸,還得將士們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淌水步行登岸。

所以,第一批登岸的明軍都是重賞之下的敢死之士,他們手上持著的也都是大刀盾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