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功高震主?(2 / 2)

織明 蝸牛非牛 8496 字 4個月前

今後,你那裡但有何事,皆可往同春樓尋王大掌櫃相商,若非緊急之事,無須往城西來尋我,惟有事出緊急才可直來城西。”

“大春全都記在心裡了,請牛爺放心吧。”

這邊幾人又談了一些雜事,吳錦康、呂大春、王昭政等幾人便起身告辭而去。

…………

原來,張誠其實早已猜到,崇禎皇帝之所以會這麼爽快將身邊美麗宮娥賞賜給自己,其中必有深意。

無非是想以唐春茹作為安插在自己身邊的一名密探,既為其刺探自己是否真的忠心耿耿,又能借此籠絡自己,若是唐春茹得寵更可藉此以控製張誠。

除此之外,還可試探張誠是否真的似傳聞中那般好色如命?

對於這些小伎倆,張誠又怎會看不出來呢,但“看破不戳破”才是為人處世的真諦所在,尤其是當你麵對一國之君的時候,這一點更是尤為重要!

而今,張誠即使明知崇禎皇帝賜給自己美豔宮娥,其實另有深意,他也不能拒絕,更是要如同色中餓狼一般,為此他才謝絕外出,整日間與唐春茹沉迷閨房之樂。

張誠一麵日夜笙歌燕舞,與唐春茹歡宴不絕,一麵對所有來拜訪之人,以其遞送賀儀多寡決定如何接見,完全一副貪財好色的武人形象。

“功高震主”的道理,張誠又何嘗不知?

隻不過,他心知如今的大明江山已然是岌岌可危之態,根本沒有過多的時間讓他慢慢行動,所以才不惜毀壞自己的聲名,以圖取信於崇禎皇帝。

所以,這一次崇禎皇帝金口玉言要他儘速離京回宣府,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他能整頓軍馬,早早發兵河南援剿闖曹流賊。

然而在皇上的口諭之中,還有一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崇禎皇帝要張誠帶著唐春茹一同返回宣府,以使唐春茹可以在老夫人跟前儘孝。

這看似當今皇上的莫大恩典,實則是想讓張誠將這個禦賜的小密探帶在身邊,以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並察看張誠的心底究竟是作何想!

對於崇禎皇帝的一片好意,張誠根本就沒有絲毫可以拒絕的理由,他雖以皇命甚是急切為由,自己領護衛先行離京,卻也不敢將唐春茹一個人獨自留在伯爵府。

所以,他才在出城後拐來京西馬場,除了要與諸人見麵做些安排,主要還是布置唐春茹往宣府之行的事宜。

趕巧的是前些日,吳家姨母收到了張誠母親和嬸子的書信,邀請吳家姨母再往赤城一聚,恰好永寧伯夫人季軒竹也十分想念吳家小姐,便邀之同往一聚。

如今,永寧伯府的小夫人唐春茹,正好與吳家姨娘母女同行,結伴往赤城堡而去,也便於安排隨行護衛。

而呂大春今後就將留在永寧伯府上,除了打理伯府內外事務,還要就近觀察府中上下人等,若發現有行為詭異之人,便要暗中記下並仔細觀察。

其實,真正的東廠暗探番子是很難被發現的,他們就如普通人一般,在各自崗位上從事著自己的工作,平素也極少與上級聯係,隻是按期將自己觀察所得秘密上報而已。

除非發現有重大事情,又或是發生了重大變故時,才會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而緊急傳訊給上級。

…………

就在永寧伯張誠與大同總兵王樸、山西總兵李輔明一同踏上返程的旅途之際,在大明中州腹地一場血腥廝殺卻正在進行著。

時間到了崇禎十四年的臘月初四日,闖曹賊軍圍攻南陽的戰鬥已經進行到第十日,雙方一攻一守,每日皆是炮聲轟隆不絕。

這一日午前,南陽知縣姚運熙正在北城上督率守城丁壯,不曾想卻被流彈激起的磚石擊中,當場昏迷,被緊急抬下城去。

幸得副總兵劉光祚及時趕來,才穩住了北城的防守,賊軍終未能因此而破城。

然猛如虎與劉光祚固守南陽已近旬月,因在今年五月時賊軍就曾圍打南陽城,幸有保定總督楊文嶽領軍來援,賊軍方才退去。

而今闖曹大軍卷土複來,聲勢更盛,而城中糧穀準備不足,今已告罄,援絕糧斷之下,軍心不穩,士氣不振,城守之事惟艱。

終於在臘月初六日,被闖曹賊軍攻破南陽東城,隨著賊軍大部源源不斷湧入,南陽城已是危如累卵,斷難繼續堅守。

然此時,總兵猛如虎與副總兵劉光祚麾下已是饑疲交加,卻仍在他們二人帶領下,奮力死戰不降。

猛如虎從他負責指揮的西城上下來時,身邊已隻剩下二百多親兵家丁,他率領著這些人一邊巷戰,阻擊賊軍,一邊往唐王府方向撤退。

他的想法是退入王府宮城之內,護著唐王朱聿鏌,趁亂殺出城去,另投不彆處。

可此時南陽城已是三門皆破,流賊騎兵早已衝殺進來,將其截在了半途之中,距離唐王府還有一段距離,但他的身邊卻已僅剩數十親兵。

就在這時,他胯下戰馬又突然中箭疾奔,竟將他也跌落在地上,猛如虎雖也已受傷多處,渾身帶血,卻死戰不降。

他仍大喝著提刀步戰,徑往唐王府那方衝殺而去,身後僅存的十餘名親兵也如他一般,持矛握盾,拚死力戰,竟無一人膽怯。

就在距唐王宮城尚有一箭之地時,忽地又湧出數百闖賊李自成的賊軍,將他們死死圍住。

猛如虎此時已自知無路可逃,他大吼一聲,倒頭便向著北麵跪下,使勁叩了一個響頭,用嘶啞的聲音吼叫道:“皇上,臣儘力啦……”

叩拜完後,猛如虎就如瘋了一般,把一柄大刀舞將起來,義無反顧地吼叫著殺入賊軍陣中。

許久後,喊殺之聲逐漸平息,猛如虎高大的身軀倚牆而立不倒,一杆刺槍穿透了他的心窩,槍杆兀自不住顫動,鮮血順著槍頭上的紅纓不住滴落。

一代大明猛將就此飲恨而去,帶著滿腔忠貞,滿腹遺恨與世長辭!

而另一邊副總兵劉光祚也在混戰中,不知所蹤,無人知道他究竟是戰死,還是已然逃脫出城外而去,再有分守參議艾毓初、主簿門迎恩、訓導楊氣開等官,皆在城破之後力戰而死。

隨著南陽城守各官紛紛戰亡,城中的零星戰鬥也漸漸停止,但另一場血腥的殺戮卻仍在繼續……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