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不黏不脫,靜觀其變(2 / 2)

織明 蝸牛非牛 9221 字 7個月前

如此下來,日久天長,他的闖營越來越兵馬強壯,卻沒有咱曹營增添人馬的時候!”

吉珪也是點頭,他眼珠轉動,右眉上邊的那個黑痣和幾根長毛也抖動了幾下,忽然微微冷笑著說道:“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像這樣事,以後還會再有,我們既已奉了闖王為首,就不能明的與他爭搶,更不可露出二心的話語。

這天下之事,原就無一定之規,貴在隨機應變,把戲都是假的,就看誰玩得出色啦,難道咱就隻會呆坐不動,眼睜睜的看著他闖營不斷增添人馬不成?”

羅汝才似乎有些猶豫:“倘若我們也不斷增添人馬,難免不招自成之忌啊。”

吉珪卻不以為意地說道:“我們當然要儘量做得不招他忌,但也不要過於害怕他。將來他會不會吃掉我們,關鍵不在這個‘忌’字上,倒要看咱曹營是一塊軟肉呢,還是一塊硬骨頭!

倘若咱曹營是一塊硬骨頭,他李闖王縱然想吃,怕也沒法一口吞下肚裡,倘若咱曹營日益兵強馬壯,對外再結好西營與回、革五營為援。

他李闖王縱有火並之意,又豈能奈我何呀?”

羅汝才會意地笑著說道:“你我都想在一個路子上啦!”

他停一下又向吉珪問道:“自從咱們遵奉自成為盟主,自成的聲威日隆,羽翼更為豐滿,儼然已是救世之主。

闖營上下人等更到處宣揚他李闖王的仁義之心,又宣揚那宋矮子獻的讖記,可是蠱惑人心。

子玉,你說句老實話,這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真會毀在闖王和咱的手裡麼?”

吉珪聞言輕輕搖頭道:“雖然自古無不亡之國,但大明既有三百年江山,縱然現今國運艱難,可也不會驟然而亡。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是萬裡江山呢?

大帥,難道也信李闖王能得天下麼?”

羅汝才說:“我是想知道大明的氣數是否已儘,好決斷咱曹營的出路。倘若大明果真是氣數已儘,他李闖王合當有天下之分,我不妨早日死心塌地擁戴他成就大事,以後也不愁無功名富貴可享。

子玉,你是有學問的人,又懂風水六壬一類的名堂,是咱的好軍師。你說我的想法可對麼?”

吉珪連連搖頭,說:“大帥之言差矣。我常常夜觀天象,雖有時熒惑犯紫微垣,帝星不甚明亮,狼星芒角動,其色赤,雖是天下大亂之征,卻非改朝換代之兆。

且大明開國於金陵,目今東南王氣方盛,可見大明氣運尚非全衰,何況我曹營的聲威原是在闖營之上,目前雖奉李帥為主,實與張、李共成鼎足之勢。

今後如李帥稱帝,眾將領皆可在李帥跟前三跪九叩,以頭觸地,匍匐稱臣,曹帥可能甘心為之乎?

即令能夠勉強,李帥又怎能放心得下?

故李帥若是真能得了這天下,眾將皆可以在新朝隨班拜舞,安享功名富貴,而曹帥雖欲如今日擁兵自衛,歌舞飲酒,橫行中原,卻不可得矣。”

羅汝才心中猛地一驚,道:“子玉,你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啊!”

吉珪用陰沉的目光望著曹操,接著說道:“再說,莫看眼下李帥聲勢日盛,自命為‘奉天倡義’,好像來日的江山定然以他為主似的。

他還在這大元帥的前加了‘文武’二字,大帥可知道這‘文武’二字是何意思?”

曹操隨口回答:“‘文’麼,指他平時喜歡讀書,識文斷字,並非粗人,‘武’麼,自然指他能打仗,會治軍,胸有謀略。”

吉珪撚須一笑,道:“非也,非也。這‘文’啊,是指他能救民水火,治理天下,這‘武’嘛,是指他能夠擊敗大明,削平群雄,統一江山。

《書經》上稱頌帝堯是‘乃聖乃神,乃武乃文’,他李闖王儼然以半個帝堯自居!

哼,我就是不服他!”

羅汝才心情有些沉重,說道:“張敬軒、老回回、左金王、賀一龍都不會心中點頭。”

吉珪忙借機追問:“大帥,你呢?”

“我……?”

羅汝才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說道:“我是無可無不可,隨大流,走著瞧。”

“大帥走著瞧也不失為良策,但須得時刻有所防備,善於應付才好。其實大明氣數未儘,莫說他進不了京城,縱然有幸打進了京城那也是枉然。

赤眉賊樊崇立劉盆子為帝,都打進了長安,卻終被漢光武除滅,仍是漢家天下,而黃巢入長安,建國大齊,改元金統,不久也被除滅,又過了十幾年才改朝換代。

怎見得大明就會忽然亡國?

又怎見得就一定會亡在他李闖王的手裡?”

羅汝才這時也輕點著頭,道:“說的是,說的是。不過這北方到處義軍蜂起,又有胡人南侵,崇禎的江山能坐得長麼?”

吉珪笑道:“請大帥不要忘記,崇禎這皇帝老子可還有一個家呢!”

羅汝才大悟道:“你說的可是南京?”

“正是。當初劉曜入長安,晉湣帝被擄,可司馬睿即位建康,使晉之國脈又延續百餘年,而北宋徽欽二宗被金人所擄,高宗泥馬渡江,使趙宋的江山又延續了一百五十年。

何況現如今的南京更是大明留都,六部衙門和文武百官都是健全,萬一京城不能固守,隻有崇禎逃至南京,龍盤虎踞,借江南財富,難保不能延續半壁河山。

長江天塹,豈是靠投鞭就可以斷流的?”

羅汝才聽了吉珪的話,心中感到十分滿意,他略想了一下,便道:“子玉,今後曹營如何行事,我已拿定了主意,決不更有所疑!”

吉珪也說道:“深望曹帥能善處嫌疑之間,調和群雄之中,與李帥不黏不脫,不即不離,明哲自保,蓄養力量,以觀天下大勢演變。”

羅汝才點頭說道:“這正是我的主意。”

他估摸親兵差不多也已備好了馬匹,便起身同吉珪邊低聲說話,邊向外走去。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