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李際遇的退縮(2 / 2)

織明 蝸牛非牛 7801 字 4個月前

而且他也要看看這新建六營的各位主將,他們心中對於副將和參事人選都有何想法。

畢竟,這將來還是要他們在一起精誠協作才行,雖然張誠也要摻些沙子,以免麾下各將領形成自己的勢力,也與他不利。

但他也不會做得十分過分,雖“防人之心不可無”,但也要注意些尺度,若是因此而引起麾下各將的猜忌,反為不美。

經過眾人一番爭議和商討,最後終於將擴建各營的基本架構敲定下來,負責記錄的文書將速記的手稿交予王元景手中。

他又仔細看過了一遍,未見明顯錯誤後,這才親手遞交給永寧伯張誠,請他親自做最後的審閱。

…………

威遠營以獨臂將軍吳誌忠為主將,以原虎衛營林芳平、滴水崖守禦千戶徐進勇為副將,鎮撫由勇毅軍總鎮撫賀飆兼任,餘下參事等人選待議。

騰蛇營以車營餘部為骨乾,自然由魏知策出任主將,因需要合兵勇衛營與鎮標右營人馬,所以由靳勇、唐先成為副將,秦大忠仍為鎮撫官,餘下參事待議。

朱雀營則是以獨眼將軍張廣達為主將,以原車營千戶向金寶、騎兵營千戶王鐵人為副將,而鎮撫官則是換成了原獨石步營的劉井柱任之,餘下參事等官待議。

青龍營是在赤城營基礎上組建,張國棟自然是主將的不二人選,而副將則由原車營杜淳剛、遊兵營匡永忠出任,鎮撫官則以原騎兵營的房知海來擔任,餘下人選待定。

白虎營主將由原獨石營遊擊陳錚出任,副將人選則是原車營千戶於金、千總田明遇擔任,鎮撫官則換成原赤城營的夏順成來出任,餘者待定。

最後是關於玄武營的擴建,與其說是擴編玄武營,倒不如說是整出了一個大雜燴來。

除了主將以原登封營遊擊李際遇來擔任之外,營中的副將與鎮撫等各官將皆是宣府老人出任,如副將就是原長安嶺守備劉世尊與戰車右部千總苟長生二人,而鎮撫官更是直接以開平衛指揮僉事劉誌出任。

劉誌原本就是開平衛的鎮撫,即使現在升為指揮僉事也仍負責刑訟等司法事務,雖入玄武營為鎮撫官後,隻管一營的司法刑訟事務,相比於主管一衛司法似乎職責有所減少。

但這在宣府軍中卻算是提拔重用,畢竟將來隨軍出戰可是有戰功加成,而且在永寧伯張誠的治下,更是軍職最重。

其實,大明朝的衛所製度行至今日,各種弊端都已完全顯現了出來,就連這衛司的經曆、鎮撫也都是世襲製,許多人隻要一生下來就注定是鎮撫官。

所以他們大多不用刻苦學習,隻需專心吃喝玩樂,等待襲職即可,而且衛所製度行至今日,各衛地方都是盤根錯節,即使有些貪贓枉法之徒,也大多都是世襲的軍官所為,小小鎮撫又如何能治?

因此他們大多都是選擇了同流合汙,似劉誌這般還能精通律法軍規,又知謹小慎微,勉強還算聲名略為清白之人可謂是少之又少。

正是有著這些因由,張誠才選派他到玄武營擔任鎮撫一職。

這樣一來,有長安嶺守備劉世尊來操持營務,而苟長生在車營多年,正可負責操練營中將士使銃打炮,再加鎮撫官劉誌,就不怕李際遇使什麼幺蛾子,也不怕他會脫離管控了。

新擴編的六個營架構基本上就是如此,原則上是將宣府北路、東路各營加以整合,不足之數待年節後再行招募。

在這之前,張誠麾下的宣府軍有張廣達的騎兵營,魏知策的車營,張國棟的赤城營,陳錚的獨石營,吳誌忠的永寧營,李際遇的登封營,靳勇的勇衛營等七個營伍。

此外,還有在各處堡城、千戶所擔任守禦職責的兵伍和各處屯軍,按照張誠的設想,這些兵伍隻能作為營軍的補充兵源。

就如這一次,張誠便將滴水崖守禦千戶徐進勇與長安嶺守備劉世尊二人及其部曲,分彆整合進威遠營和玄武營中,就是按著這個思路做的。

“各營主將、副將、鎮撫人選就先這樣安排,若有不合之處,容日後視各營實際,再做其他調整。”

永寧伯張誠既然都首肯了,眾人自然更不會再有何意見。

唯獨原登封營主將李際遇從座位上站起,他抱拳施禮後,才十分恭謹地稟道:“大將軍,際遇起自草莽,蒙大將軍不棄,收入麾下,更是委以一營之主,際遇深感大將軍愛護之情,至死不敢相忘。

可際遇識字有限,於營伍軍事所知也很淺薄,而擴建後的‘玄武營’,兵馬眾多,恐非際遇所能掌控,還請大將軍慎思,是否另擇賢能武將擔任,際遇甘為其部曲,願受其轄製。

此為際遇內心真情實願,還請大將軍深思熟慮,體察際遇之難處,另擇人選主掌玄武營為妥!”

說實話,李際遇此番話語還真不是以退為進,他是真心想辭去玄武營主將一職,並非是虛偽做作之態。

要說以前,他也是眼高於頂,隻以為張誠的宣府軍無非是銃炮甲械精良而已,若單論軍事戰陣廝殺,不見得就真比他的登封軍強了多少。

即使是他率部到達東路後,接受吳誌忠的操練之時,內心中的這種想法也並沒有淡去多少,可這一番援遼大戰過後,卻是教他感觸極深。

此前,他在登封縣周邊與各處明軍對壘,也曾攻破數個大小縣城,然那時的作戰幾乎全無太多章法,各地大明守軍不是一戰即退,便是早早望風而逃。

直到遇上張誠麾下宣府精銳,這才一敗塗地,被迫接受招撫,歸降張誠,所以他始終認為自己敗在軍械不齊,銃炮不精,卻全然未覺戰陣之重要。

但在遼東地方與清軍作戰卻又全然不同,這才是真正的堂堂戰陣廝殺,個人武勇已幾乎全無用武之地,講究的隻是戰士們的相互配合。

烏合之眾,全憑一腔血勇之氣,在大明內陸對付一些州府守軍或許十分管用,可一旦遇到真正的大明官軍,尤其是邊鎮精銳,就如張誠麾下軍伍,便是一敗塗地的慘劇。

正是因為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李際遇才徹底收起他之前的那一股傲慢,對永寧伯張誠以及其麾下各位將領產生真正的敬意。

所以才有了適才的那一番肺腑之言!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