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解決之道(2 / 2)

織明 蝸牛非牛 8382 字 6個月前

不止是印製局一家,在張誠治下的各處工坊中都是如此,隻要當月超出計劃外完成生產任務,便會計算超出部分價值,而計發相應的獎金。

此舉自然極大地激勵了工人們的熱情,不過,若是當月沒有完成計劃任務,又或是當月的次品率超出規定數值,也會有相應的處罰機製。

正是有這種激勵機製,許多工坊主事在完成當月製造任務後,如果沒有新的任務,他們往往會到社會上去接一些其他商戶的民用訂單來完成。

這一行為在匠營這邊最為普遍,能多賺錢又有哪個不願意呢?

對此,張誠也並沒有加以禁止,他要求的隻是保質保量保時地優先完成軍用品製造任務,但軍品也不能永遠無休止地一直製造下去。

許多工坊最終都會轉而生產民用物資,畢竟軍民兩用才能長久,正是因為擁有超前意識的張誠十分清楚這一點,才沒有製止各工坊私下接活,隻是要求他們按規定報備即可。

不過,印製局這邊卻有一些特殊,他們主要任務就是印製軍票,可隨著銀幣的逐漸推開,他們的任務量卻在不斷下滑。

這使得本就賺外快機會不多的他們,更顯得拮據起來。

畢竟在這個時代,著書立說者本就少之又少,而且許多又都是大富之家,自己家族就供養著私人的印刷工坊,自己著書自己印。

還是在張誠的啟發之下,才偶爾能夠接到一些小廣告,又或者是一些大商家品牌包裝紙的印刷業務,但這種機會畢竟也不是很多。

一直自感能力不足,不能帶領著印製局工匠們多賺獎金的他,此刻聽到永寧伯欲組建工學堂、講武堂之言,心中自是激動不已。

他並不與彆人計較,隻在自己的心中打起了小算盤,工學堂雖未明言有多少員額,但近來匠營大有擴張之勢,再加本就嚴重缺少成手的工匠,因此這員額也必不會少。

而講武堂就更不用說了,永寧伯適才就已明言,光是生員就多達一千五百之數,這林林總總的各類所需教材,何其繁多?

自己若是能將之全部拿下,恐怕未來一至兩年內,都不會再為工匠們的獎金發愁了!

至於組建同文館一事,他卻並未顯得有多焦急,這倒不是他對永寧伯的吩咐不上心,隻是他些年裡走南闖北的從事印刷事業。

對於蒙文和藏文都有些接觸,雖未能全識,卻也是知其大概,唯獨韃子話和其文字他未有涉獵,不過卻也並不太過擔心。

畢竟,宣鎮與蒙古人通過互市貿易接觸甚多,內裡能說韃子話,又或是識得韃子文字者,可是大有人在,而蒙古話和蒙古字就更不在話下。

就在眾人紛紛議論之時,永寧伯張誠也終於發話了,他先是咳嗽了幾聲,以使大廳內的眾人安靜下來。

這才開口說道:“‘工學堂’、‘講武堂’、‘同文館’雖所教不儘相同,但卻皆為我勇毅軍之根本。

‘工學堂’所設教學門類頗多,其乃是為我宣鎮育才養才,將來自‘工學堂’學成畢業之人,雖不能走國朝科舉之正途,然亦可入我各處工坊,充為管班匠師,又或可為各處分坊之主事。

而其中學業優異者,更是可以進入我宣鎮各處堡城,充任管事吏員,他們所學科目雖多偏於工礦、土木、火器之類。

但也有醫、農、馬、商等科目,尤其天文一項,因此其進入各堡城充任各衙門管事吏員,並無不妥之處。

本伯治下,不同於彆處地方,對於那些啥子進士、舉人並不感冒,本伯隻重實用之學,隻提拔那些實乾之才。

若是隻曉得空談大論,然做事漂浮之人,就算他是當朝狀元,在我宣鎮也是不如一個工匠有用!”

永寧伯張誠這話語說得擲地有聲,給在座眾人心中可是鼓足了勁頭,就連舉人出身的劉敏慎也是十分讚許。

張誠根本不待眾人有何反應,便接著又道:“‘講武堂’便如我勇毅軍之‘國子監’,乃是為我勇毅軍儲才養才之所在,亦是為我勇毅軍培養將官的搖籃。

其所教學之內容,雖看上去紛繁複雜,一時間似乎毫無頭緒可言,然‘萬事開頭難’,隻要把開頭這些雜事辦妥,後續便是有章可循,依法按規辦理就是啦。”

他的目光再次停留在靳新朋身上,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靳指揮使,你在北路資曆最老,威望素著,更兼辦事沉穩乾練,向為本伯之所倚,實乃我勇毅軍功勳卓著的乾城之臣。

今將創設‘講武堂’一事,托付於你,亦是本伯對你之信賴,其中的難處本伯也是深知,然我等既選擇了這條路,哪怕前頭是萬丈深淵,也要一往無前地跳下去。

我勇毅軍之所以能有今日之風光,亦是諸位用血肉和性命拚搏回來的,今創設‘講武堂’便是要將我勇毅軍之血脈,發揚光大,使之可以傳承百世、千世,乃至萬世。”

張誠最後更是對靳新朋說道:“靳指揮使,本伯並不要你將‘講武堂’創設得一應俱全,暫就以赤城堡南大校場為‘講武堂’的場址。

你先招募些文員,把各科所需教材整理出來,交付給印製局來印製一些,以用於教學即可,我勇毅軍各兵種之操典,規程也可作為教材使用。

而生員可先從各堡小學堂中,募選一些識字的聰敏慧鍵之少年,至於外間若是有聰慧之人,亦可招入學堂。

如此,架構便建了起來,你在赤城這邊先勉力支撐,待本伯在鎮城安定下來後,自會使‘講武堂’移到鎮城。”

不待靳新朋有所表示,張誠便再次開口道:“‘工學堂’、‘講武堂’、‘同文館’三處學員一經考試合格,即行入學,每日三餐,皆由學堂供給,不可收取一分費用。

其學習時之衣物、器械、教材等等,也均由我勇毅軍從軍費中列支,且每名學員每月還將發給三錢銀子的津貼,以鼓勵其積極上進之心。”

“鎮帥,如此開支……”

開平衛指揮使靳新朋聽永寧伯提及銀錢之事,當時就要出言提醒,卻被張誠直接打斷:“銀錢之事,不用再提,你這邊儘管列支便是,必要時可將壓庫的儲備銀,暫時取出使用。”

“可如此一來……”

“無須為此憂慮,本伯自有解決之道!”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