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你又算個球(1 / 2)

織明 蝸牛非牛 8394 字 6個月前

山西鎮,振武衛,這裡乃是孫傳庭的家鄉。

孫傳庭,在崇禎十二年初,朝廷調他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因上疏請見崇禎皇帝而不成,便心中略有慍怒,因此而稱引病告休。

未曾想,卻被崇禎皇帝誤以為乃是推托之舉,因而大怒,將他貶為平民,並派出錦衣衛緹騎將其擒捉禁囚,以待判決,然卻久久未判,拖延至今。

孫傳庭其人脾氣也十分不好,在朝中又無交好之人,即使其是蒙冤入獄,卻也是鮮見為之求情的朝官。

可永寧伯卻與眾不同,他認識到孫傳庭是一個人材,便三番五次的向崇禎皇帝舉薦此人,希望皇帝能不計前嫌,將之從大獄之中釋放,以重新啟用。

崇禎皇帝原本怒氣未消,無意再次啟用孫傳庭,他倒不是對孫傳庭不信任,隻是適應不了孫傳庭的這個態度。

但隨著三邊總督傅宗龍的敗亡,保督楊文嶽的敗退,朝廷上也是捉襟見肘,一時間,竟無人可用。

恰在此時,永寧伯張誠的奏本送達君前,請求赦免孫傳庭此前種種罪過,使其往還陝西,整頓兵馬,重建秦軍,再行合力剿賊之事。

張誠此議,得到了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力挺,以及兵科給事中們的全力支持,崇禎皇帝終於重新啟用這個大明最後的能臣。

不過,孫傳庭現在隻是以兵部左侍郎銜級,暫時充任保定總督的身份,兼理山東、河南軍事,可以說是臨危受命一般。

畢竟,前保定總督楊文嶽已被免職,此刻還在開封城中駐紮以求立功自贖,而新任保督張福臻尚未到任,可以說崇禎皇帝如此安排,大有讓孫傳庭救急之意,他的一切功績卻又很可能為彆人做了嫁衣。

然孫傳庭其人卻是一個直人,即使是臨時擔任保督職務,他也想著為朝廷儘心儘力,將救援河南之事做到位。

為此,他除了請調將當初援遼京營神機營陳九皋部劃歸自己外,更是對保定、真定周邊各部官軍重新編組建營,以便於自己的指揮調度。

可讓他頓感無力的事實卻是,孫傳庭這邊一切還未曾準備就緒,闖賊二攻開封之危已解,這讓孫傳庭一時之間沒了方向。

然他卻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在宣大總督張福臻前來接任保督一職後,因朝廷暫時沒有新的指派,便想要往宣府鎮一行,親自查訪一下勇毅軍為何能屢戰屢勝。

孫傳庭畢竟是實乾之人,沒有彆處官員那等做派,他隻是帶著兩個從人便開始了前往宣鎮的旅程,竟沒有跟任何人打個招呼。

…………

振武衛,洪武五年因“以地密邇雲朔,接壤沙漠。開置振武衛,轄六千戶所。”始設於代州。

同時設置的還有廣武營千戶所、雁門關千戶所、平刑關千戶所等處,皆隸屬於山西都司後軍都督府,振武衛署置指揮史一人、指揮同知二人、指揮僉事四人。

山西三衛裡的寧武衛居中,為山西總兵官的駐地所在,其左為鎮西衛,統管偏頭關、八角所、灰溝營等處堡寨。

而其右便是振武衛,控扼山右的雁門關與平刑關要隘。

振武衛與宣府鎮內的永寧衛、保安衛一般,同樣屬於非實土衛所管理的地方,其衛司與州治都設在代州城內。

代州,位於山西省太原府的東北部,北踞北嶽恒山餘脈之夏屋山,南麵則是佛教聖地五台山麓,山右著名水係滹沱河就在城南流淌而過。

代州城內既有州署衙門,又有守備官署、參將官署、振武衛官署,還有雁平兵備道官署等處衙門,由此可見代州之重要。

而且在曆史上,代州還曾存在過提督官署、三關巡撫衙門、督察院官署、太仆寺官署、雁門遞運所、總兵府衙、戶部行司等軍政衙署。

隻不過隨著曆史的變遷,後來許多官署衙門或是遷走,多變為民居或改為他用,又或是徹底廢棄,消逝於曆史長河當中……

就如山西總兵官署衙門,就遷往寧武關城之內,而三關巡撫則徹底廢棄不設,其官署也隨之被廢棄至今。

在代州城內,還有一處楊忠武祠,亦稱作楊令公祠,而民間則俗稱其為楊家祠堂,位於代縣城東北四十裡外的鹿蹄澗村。

楊忠武祠,可是宋朝著名將領楊業的家祠,裡麵供奉的除了楊業與折太君夫婦之外,還有楊氏後代英烈,如楊延昭、楊存中、楊克讓、楊時、楊大異等曆代名將。

可以說這座楊忠武祠,是一座徹徹底底的宗族家祠,創建於元朝至元十六年,祠堂南向開門,對麵還有樓台三間為祭台,題名“頌德樓”。

堂門前築台階二十四級,階下有石獅一對蹲踞左右,祠門三間,每間前簷各懸金字巨匾一麵,中書“奕世將略”,左書“一堂忠義”,右書”三晉良將”。

門楣上,更立有一盤龍藍底大匾,上有“忠武祠”三個金字!

北宋雍熙三年楊業戰死於陳家峪,而後宋太宗趙匡義追贈其為太尉,並縊號“忠武”,楊氏的後世子孫便以此為題,建了這座楊忠武祠。

祠門內側高懸木匾一塊,上麵抄錄了北宋皇帝關於楊家的誥敕十篇,其中有贈楊業太尉中書令一篇,加封楊延朗開國公誓券一篇,給楊延朗敕旨六篇,給楊宗保、楊文廣敕書各一篇。

祠堂共分為前後兩院,前院奉祀的都是楊業後裔子孫中出名將領人物。

而後院左右各有廂房三間,正殿五間,中額書“忠勳世美“,廊前雙柱上有一副木刻金字楹聯“豐功偉烈著邊疆,勇冠千軍稱無敵;浩氣英風留古塞,聲威萬代佩長城。”

正殿前簷懸額匾一塊,上書“敕建’二字。

殿內,正中神龕奉祀的是楊業和折太君像,左右兩旁奉祀的是楊令公的八個兒子,以及宋、元、明曆代楊氏功臣名將塑像共二十尊,無不氣宇軒昂,姿容偉俊。

楊忠武祠正殿的諸多塑像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大約要數“楊門女將”中,第一核心人物折太君了。

據《晉乘搜略》中記載“鄉裡世傳,折太君善騎射,婢仆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

另據《保德州誌》載“楊業娶折德衣女。”“折氏性慧敏,嘗佐業立戰功。”折氏即為楊家將傳奇故事中的佘太君。

傳說中對她的事跡雖有誇張,但曆史上也是確有其人。

還有楊延昭的塑像也十分引人注目,他怒目圓睜,右拳緊握,表現出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和對敵人的高度憤恨與警惕。

據《宋史》中記載,楊延昭本名叫作楊延朗,後因避諱而改名作楊延昭,後人又稱他為“楊六郎”,而楊延昭實際上卻是老令公楊業的大兒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