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愛恨都不純粹才會痛苦(2 / 2)

想要通過對孩子、後輩的教養來達成自己做不到的事,獲得自己取不到的成就。

孩子、後輩不需要有自己的人格,隻需要成為長輩意識的延伸,說難聽點就是長輩的提線木偶。

人情關係、父母付出的心血、流淌在血管裡無法割舍的親緣,交織成了一張大網,網住了東亞家庭裡的孩子們。

沒有辦法真正去愛,因為被漠視的委屈實在太多;可又沒有辦法完全地恨,因為打斷骨頭也還連著筋。

正因為愛和恨都不夠純粹,所以才會痛苦。

*

“我懶得和你說!”陳師傅丟下這樣一句萬金油一般的話後,就忿忿不平地離開了房間,隻留下趙彆枝一人沉思良久。

其他幾人和節目組的溝通也並不怎麼順暢,主要原因還是今天廖欽和陳師傅突如其來的爭執。

也不知道是誰把這段直播切片放到了網上,現在微博上對其議論紛紛,甚至鬨上了熱搜。

下麵的網友們幾乎都是一邊倒的指責陳師傅老頑固、不識好歹、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甚至於還有過激言論直接掃射整個非遺傳承的領域,認為正是因為老一輩這種固步自封的思想,才使得非遺傳承在現代無法進行深入的融合創新,以至於瀕臨失傳。

眼下節目組根本沒有辦法掌控脫軌的輿論,就連節目立意都頻頻遭到質疑。雖然還沒有上升嘉賓和導演,但眼下的評論也依舊足以讓導演破防。

下午錄製草草結束,嘉賓們也隻能先行回到宿舍裡麵。

趙彆枝就要跟著其他人離開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了一個氣喘籲籲的男聲。

“小趙老師,等一下!”

趙彆枝轉頭看了過去,來人竟然是博物館的副館長。

副館長攔住了趙彆枝,拉著她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有關於陳師傅的過去。

原來陳師傅一開始之所以對廖欽有那麼大的偏見,是因為在他之前修複中心也來過好幾個年輕人。

但他們最終無一不是因為嫌棄待遇太差、工作太過枯燥與自己的設想不符而離開了。

自那以後,陳師傅就堅持認為沒有年輕人能夠堅持繼承和發揚這門手藝。

而且根據副館長的解釋,陳師傅對於廖欽其實更多的是惋惜。

他年輕的時候也是考上了大學,但因為家裡條件拮據最終也沒能去上學。

因此,麵對廖清這樣一個從985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他認為對方應該有更好的發展,而不是被局限在文物修複這個在大多數人看來沒什麼“前途”的行業之中。

副館長苦口婆心的解釋著陳師傅那些未曾說出口的關心,而趙彆枝的臉色卻幾乎沒什麼變化,儼然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

“您是想說陳師傅所做的一切都是有苦衷的,所以廖清就應該承受他之前的刁難和惡意,最後還要對他感激涕零嗎?”

趙彆枝抬眼盯著副館長,而對方還沒說完的話也卡在嘴邊說不出來了。

“如果您是想要以此來讓我去給當說客的話,那麼很抱歉,我恐怕無能為力。我能做的最多隻是將這些事情原封不動的轉告給廖欽,但至於他要怎樣決斷,那都是他自己的事。”

她頓了頓,像是一聲歎息:“總不能連他僅有的這樣一點自由,也殘忍的剝奪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