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初步擴張(2 / 2)

現在吳舟的杯子,上限就這樣了,再想拉高,不行了。

不過想要突破這個流量瓶頸也是有的。

這個瓶頸針對的隻是這個平台達到了瓶頸,解決方式就很簡單,再上一個平台就好了。

吳舟首選的是京東平台。

畢竟國內的高消費人群,大多還是京東購買的。

京東有兩種店鋪形式,一種是自營渠道,需要和京東的小二(又稱采銷),把品牌ppt弄好看點,談入駐。

入駐完之後,可以直接發貨到京東的自營中轉倉,中轉倉再調配到全國各大城市倉。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地方隔日達,甚至部分地區當日達的原因。

另一種的話,叫做京東pop,類似於天貓店。

兩者之間,對於商家的資質要求其實沒什麼區彆。

對消費者而言,其實最大的不同是就是收貨時效。

而對於商家來說,差彆就大了。首先自營渠道,是京東的親兒子,所以流量傾斜非常嚴重。

如果做pop的話,那大概率就沒什麼流量,就沒銷量,沒銷量那就可有可無。

當然這個流量肯定不可能是免費的,比如百貨這塊兒,平台費用扣點可能就高達25%左右。比如說賣出100元,平台收25,然後再扣除一定比例的物流費用......最後估摸著到手也就70左右。

當然,還有其他的,比如說,某些采銷如果資金的費用太多了,沒準就是一筆無緣無故的活動費用就攤到了某個大戶的身上。

國內的這幾個大平台,在形成了一定市場地位之後,還是非常強勢的。

一般的商家,肯定的是做京東自營的,自營就代表著流量,有量了之後,即便利潤分出去了很多,利潤率低一些,但最後的金額還是可觀的。

10000塊錢的20%是2000元,而1000元的50%,也隻有500。

所以,最後,吳舟開了個pop。自營是沒開的。

資質一傳,保證金一交,很快就審核了。

當天產品上架。

依舊階梯式,遞增的流量模型。

第一天100,第二天150,第三天200......

而京東的表現,也沒讓人失望。

雖然沒有自營打標,會降低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但吳舟這邊會將順豐包郵這個字樣打標清楚。

其次就是,京東的流量更加的高端一些。

完全0基礎的情況下,第一天就賣出去了8單。第二天13單,第三天19單......

隻是一周左右的時間,在產品出現一部分的好評評價之後。

產品的轉化就已經和阿裡那邊差不多了。

第二周的時候,轉化就已超過了淘寶店。

不過在第4周的時候,流量的上限再度到了。

最高流量上限就隻能達到1300左右,上限會略有起伏。再想往事估計就得等到大促時了。

開店不過短短月餘時間,京東pop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日銷售3w以上。這個業績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同類目自營商家。自營那邊的小二,甚至在直接內部商家群裡,公開對喬霏家這個牌子開始招商。讓一眾商家各顯神通。隻不過自營渠道那邊的小二也是直接聯係到了吳舟這邊,讓吳舟加一下聯係方式,聊一聊自營的問題。不過因為是過年期間,商家回複也是寥寥。也有一些商家想碰碰運氣,直接通過客服渠道看看能不能聯係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