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那些東西,是我的一個朋友發給我的喬霏家的捐款記錄,他是在雲城稅務局上班,所以這些東西肯定是真的。我剛剛粗略的算了下,大概6.7億。」
說完6.7億這個數字之後,整個辦公室裡為之一靜。
不少人
目光轉向老張。
「你確定你說的是60個億左右的銷售額,不是600億?大多數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破億的都少啊。」
「6.7億除以60億,就是11%,不可能,很多零食公司淨利潤率都到不了這個數的一半。」
老張也是一臉不可置信。
「還真有這新聞啊。」有人搜了下喬霏家的捐款這種關鍵詞,還真的找到了當初捐款的新聞。
不過當時喬霏家還是和現在一樣非常的低調。
而且當時還是因為關聯到了一些惡性事件時,無意間曝光的。
但是即便發生了這種情況,喬霏家也就在最初的時候,回應了一下,簡單的介紹了些許采訪之後。
雖然後續有更多的媒體渠道想要跟進,給到更多曝光,但喬霏家後續卻非常地低調,不介紹采訪。
最後因為沒有喬霏家的「冷處理」,這個事兒也就慢慢的淡了。
「他們家不會是把轉的錢全捐了吧。」有人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而其他人居然煞有其事地點點頭。
「這是好事兒啊,他們家為什麼不宣傳宣傳嘛,多利於企業形象的事兒啊。」
「鬼知道。」
「可能是他們老板對錢不感興趣了吧。」
因為這個小插曲,很多人,很多人原本對喬菲家的印象發生了改觀。
一些開始做的初稿,也跟著調整裡麵的一些用詞用語。
當天傍晚。
一個千萬粉絲級的時事評論員的抖手賬戶。
發布了一條關於喬菲家的視頻。
「是網紅品牌,但不是靠營銷,卻是靠質量成為的網紅,能賺錢,短短兩年時間,一躍成為行業第一名,雙十一更是成為零食類目唯一的十億級。而且特彆會花錢,一年6.7億的捐贈,6.7億是什麼概念,90%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的年淨利潤率都到不了這個數,而這隻是這家公司截止目前捐出的金額。這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很可惜老板很神秘,網絡上各種傳言信息太多,無法求證真偽.」
原本作為時事評論員,應該儘量以第三方中立的口吻描述事實,在事實的結尾,加入自己的觀點。
但這次的稿件,他們將一係列的事實數據排列放在的一起。
「對於這樣的企業,我無話可說,我想看完這些數據之後,大家心裡也都有了答案。」
「接廣告了?」
「他們家東西我買過,我就是覺得東西好吃而已,沒想到居然還是一家熱衷慈善的公司。」
「你這話上一波人也說過。」
「身為喬霏家的員工,說個八卦,我們老板很年輕,而且還挺帥哦。」
「驚現內部人士,就問你們公司還缺老板娘嘛。」
「無圖說個j。」
「沒圖我就不信。」
這個員工發帖之後,底下瞬間出了一堆的評論,大多是以激將為主。
「其實網上有些人發過我們老板照片,不過因為太年輕,沒人覺得是真的,而且我也沒想到,網上怎麼會出現那麼多的「「假老板「「,廢話不多說,真老板的背影,我在的我的抖手賬戶發了,想看的自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