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二道販子(1 / 2)

香港的製造業很發達,但這個發達的核心,其實就是輕工業生產及組裝,主打的就是服裝、玩具、手表代工、電子代工,憑借著低廉的人工以及較好的稅收環境,混的還是風生水起。

但問題就是兩頭被夾,產品的原材料隻能進口,市場也全部在國外,服裝、玩具的原材料來自與石油煉製的副產品,手表以及電子代工的主要市場也在國外,如今石油價格暴漲,歐美經濟出現負增長,前後一正一負,香港製造業的訂單立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血崩。

加上原油價格暴漲,各類海運空運的運費價格也是暴漲,外加中東地區的衝突,而香港的製造業主要市場就是歐洲與美國,香港製造業那點靠著低成本人工賺的微薄利潤,連海運費都付不起。

當兩個月後,石油危機的連鎖反應,波及到香港之後,在香港上市的製造業公司股價也是進入暴跌的名單,外加香港本土的原油供應也開始出現問題,油價高企不下,香港不但麵臨著股價地價暴跌,正常的菜價、生活用品的價格也開始大幅度上升。

就業最大頭製造業出現問題,大量員工被辭退或者被迫降低收入,而生活成本又急劇增加,通脹的威力讓順利發展了數十年的香港社會,進一步陷入經濟的死亡螺旋。

就連最繁華的中環路段,都明顯的感覺到了人群以及車流數量的降低。

太子大廈,星河公司的總部裡,陳誌文站在落地窗前,望著維多利亞海港對麵正在建設的海港城,陷入了沉思。

整個香港地產行業中,他最有興趣的就是這個未來號稱亞洲第一購物天堂的海港城,無論是麵積、地理位置在香港都是獨一無二,不要說幾十年後一年百億港元的租金,就是80年代建好之後,一年的租金就能高達幾億港元,不需5年的時間,就可以將整個投資的成本全部收回來。

當然,這裡隻有建築成本,因為最值錢的地皮本身就是九龍倉公司的,土地成本算作0了。

這種回報率如此之高的投資,如果讓他來操作,肯定全力從銀行融資,用彆人的錢先建起來然後運營還貸,但九龍倉以及背後的怡和都對這個項目不是很有信心,加上經營方式保守,不肯大規模接待,隻是靠著九龍倉其他地方租金的收入以及在股市增股融資的錢來慢慢建設,整個工期差不多為10年,實際上5年就足夠了。

不過這也有一定的好處,九龍倉大量增股融資,釋放出了大量股份,陳誌文自然不會放過,他手中的資金,除了之前支付給各大化工、石油巨頭的訂金,手上還有1億資金,借著九龍倉增股的時期,他也吸納了不少股份,但目前的總量還不是很多,畢竟現在的怡和還處於巔峰時期,不管是地產危機還是石油危機,並沒有讓它真正的傷筋動骨。

“咚咚咚......”敲門聲之後,門外又響起了助理安琪的聲音:“陳生,陶氏的史密斯先生來了。”

“請進。”陳誌文回過頭來,看到了這個讓他期待幾個月的熟悉臉孔,不由得開心笑道:“史密斯先生,好久不見了。”

“是啊,陳先生,好久不見了。”史密斯跟著陳誌文握了握手後,說道:“我也是剛剛從美國回來,來到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來陳先生您這邊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