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誌文則是知道,這兩人肯定在鼓搗什麼,最大的可能就是計算機,因為整個曆史,除了沃茲變的有錢了,其他方麵都沒什麼變化。
也與曆史一樣,喬布斯帶著樣品去了很多展會以及前往不少公司去走訪推銷自己的計算機,但成績很是慘淡,原因是價格太高了,一台這玩意要3000美金,雖然比IBM或者王安的電腦要更便宜,但這麼大一筆資金,誰會買一個沒有任何根底的電腦,而且第一代蘋果的計算機,在功能上真的很弱,沒有什麼太大的商業價值。
直到最近喬布斯停止了去各家推薦自己的計算機,陳誌文就知道,他肯定在想著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了,也就是準備造蘋果第二代電腦,但這裡麵的花費非常的高,絕對需要引入外來的資金。
“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對您開口,我怕您會認為我有了其他工作。”沃茲有些尷尬的說道。
“這沒什麼,你也是用你的業餘時間來幫助喬布斯的,而且你們也沒成立公司?對吧?”陳誌文笑了笑說道。
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不管沃茲來不來找他,找他的話自然更好,不找的話那就自己提出來,如果現在這樣。
“對,boss,你對這個計算機也感興趣?”沃茲問道。
“有一點,你家有這個電腦樣品嗎?”陳誌文問道。
沃茲說:“有的,就在我的書房裡,另外,喬布斯也住在我家。”
陳誌文點點頭說道:“那正好,一起去看看吧?”。
喬布斯住在沃茲家裡,他其實也早就知道,這次來美國,投資未來的蘋果,就是重中之重的一件事。
很早之前,陳誌文就曾經思考過,要不要改變蘋果的曆史?方法也很簡單,自己單獨搞個人計算機就行了。
但思考再三後,陳誌文決定還是不改變曆史,仍然讓蘋果如曆史上一般創業,自己做個投資者就行。
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計算機發展的初期,可以說是各方大戰,大家都以自己為規則,指定計算機的外形、模式、標準等等,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下,計算機行業雖然快速發展,但第一批搞計算機的,都被全部饒了進去,沒一個能夠非常順利的發展到80年代,連蘋果這家開創這個時代的公司,也因為內外部原因沒落。
同時,他也要考慮到,自己是個華人,在美國投資投資超市、投資股票,不會有人太在意,哪怕靠著街機在美國大賺美元,隻要合適的分享,也不會有人管,政府更不會多看自己一眼,但個人計算機,這是剛剛出現就引起矽穀乃至美國震動的大產業,在80年之前,計算機公司的概念就被炒作,蘋果在1980年上市,市值直接衝上18億美元。
要知道,在1980年的美國,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的市值也才40億美元出頭,一個成立四年的蘋果公司,就能比得上小半個百年飲料巨頭,這足以說明當時全美上下對個人計算機的追捧。
如此被追捧的產業,美國政府及資本家是絕對不會讓它不掌控在自己國家的企業手中,盟友歐洲企業也不行,,而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期,計算機最大的市場就是美國,沒有這個市場,計算機造出來,也未必能賣掉多少,隻有等到計算機品牌在美國內卷到一定程度後,形成了一定的標準,才開始慢慢的輻射至歐洲、日本乃至剛剛改革開放的內地。
再一個原因,就是陳誌文對70年代乃至80年代初的電腦也是一無所知,沒有先知優勢的產業,他都傾向於找到合適的人才進行投資,而不是自己上。
最好的時間點,是再等個幾年,等到計算機市場各種標準出現,計算機的模式也變成他熟悉的類型,那美的就可以進場,而到了那時,全球各國也會開始研發計算機,多一個美的不多,也沒人會在意。
自己最大的優勢,可能還是對各種軟件的熟悉,如office三件套、電腦遊戲等等,硬件方麵,是需要實打實的技術投資,這一點以後自然會投資,但先知金手指沒用,得需要投入海量的資金進行各種研發,而現在投資蘋果,等幾年後獲得大量回報的話,正好可以有錢燒錢研發了。
林肯的加長轎車快速穿行在洛杉磯的街道上,這輛車是亨利摩根送的,其實價格也不貴,高配5萬美元,但內部的各種豪華裝飾,又花了12萬美元,在安全、舒適上基本上做到了極致。
不到半個小時的功夫,便來到了沃茲位於洛杉磯馬裡布的一棟彆墅。
此刻的門口,有一頭批長發,胡須混亂的年輕男子坐在院子裡曬著太陽,正是喬布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