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聞報道,明顯就是背後有人在推動,陳誌文的目的,應該就是想讓港府對它的工業園區的地價進行優惠。”李嘉成的對麵,一名英國鬼佬說道。
他的名字叫做麥銳思,最近剛剛加入長江實業,專門負責長江實業的海外業務及與港府有關部門的溝通,最近兩年,長江實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也需要一定的英國管理人才來做一些業務。
“你覺得港府會退步嗎?”李嘉成問道,對於與英國人的溝通,他自認是覺得不如更懂經營的英國人的,不過沒關係,他是老板,隻要招聘合適的人就行了,隨著長江實業規模的越來越大,李嘉成也開始招聘了不少鬼佬為自己服務。
“這要看怎麼定義退步這兩個字,如果陳誌文要跟灣灣一樣的免費策略,那很難,可以說是不太可能,但如果隻是想要一定的折扣,加上現在的麥理浩總督對工業比較重視,適當的讓步應該不是問題,這種優質產業,就算去美國或者英國,都可以拿到一定的優惠政策。”麥銳思回答道。
“不過話說回來,這美的與紅牛,對員工的福利還真不錯,比我的長江塑料廠還要好的多。”李嘉成接著說道。
長江實業,現如今主要的業務是地產,之所以公司名字掛著實業二字,是因為20多年前創業的時候做的就是塑料及塑膠產品,其中的塑料花業務更是壟斷了很多歐美國家,隨後因為發現到處租不到合適的工廠,才讓李嘉成發現地產似乎更賺錢,加上歐美的現代大棚種花技術的提高,塑料花市場消失,最終長江實業變成了一家地產公司。
不過為了照顧曾經奮鬥的一批最早的員工,長江塑料廠一直還開著,也一直在虧錢,但這點錢對做地產的李嘉成來說就是九牛一毛,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照顧那些曾經為自己奮鬥的同齡人罷了。
“紅牛的利潤很高,美的的那個街機利潤應該也不低,香港的人工成本本身就很低,再多加個50%,對高利潤的行業影響也不大,自然無所謂。”麥銳思準確的分析道:“而且從陳誌文的角度來看,穩定與質量是第一重要的,而員工的流失肯定會影響質量,所以以適當的高薪來保證員工穩定,肯定更劃算。”
“這倒也是,你分析的很對。”李嘉成點點頭說道:“我現在比較關注的是,他這個產業園到底會建在什麼地方?九龍?紅磡?元朗?沙田?屯門?一旦他這個項目落地,幾萬個薪水不錯的工人,絕對能立刻讓附近的地價大漲。”
地產的本質就是人,人往哪裡去,哪裡的地產就能大漲,特彆是有乾勁的年輕人,美的的產業園計劃完美符合這個策略,有著大量穩定收入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未成家,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的巨大購房需求了!
“如果能夠提前知道,然後先去買地的話,的確可以賺很多。”麥銳思說道:“這種事情,很可能是陳誌文最終拍板,想提前知道估計很難。”
“也是,那就隻能等著看了。”李嘉成點點頭說道。
12月23日:
“陳生,這是總督府送過來的請帖,麥理浩總督邀請你明天去總督府品茶,總督府最近從南美洲購進了一批質量非常好的茶葉。”安琪帶著周家楊走進陳誌文的辦公室,笑著說道。
“喝茶?這倒是個很好的理由。”陳誌文笑了笑,接過請帖後,看了一眼就放在了一邊,問道:“就我一個人?”
“不知道,信件是通過快遞送過來的,差不多同一個時間,港督府也來了電話,不過電話員也不知道有沒有邀請其他人。”安琪回答道。
“行吧。”陳誌文點點頭,喜歡喝茶,是陳誌文穿越過來後一直的愛好,作為後世的內地人,他可是知道對於現代人來說喝茶的重要性,因為經濟水平的提高,導致大量的人吃了太多的肉類甚至內臟等膽固醇高的食物,而蔬菜類的輸入則少得多,很容易造成三高等問題。
到了香港後,雖然沒了高科技,但財富可是更多了,美食的誘惑也多,於是,喝茶就成為了他的日常,而且喝著喝著,就有了喜歡喝茶的感覺,長時間不喝反而覺得難受。
至於咖啡,基本上也就和人商談會麵的時候才會喝一點。
安琪走後,周家楊說道:“看來我們的招數有效了。”
“這隻能說是最後一搏了,整個香港的大半紙媒都在報導這件事,正常人都能看出是我們在背後推動的,麥理浩這種人肯定也會知道。”陳誌文搖搖頭說道。
“該博還是要博的,如果港府不重視工業,我們博了跟不博也一樣,那就早點去海外選擇投資地址,如果港府重視工業,那就早點上談判桌,早日確定下來也好,以現在的情況,由您和麥理浩總督親自會麵,也許能快速定下來。”周家楊說道。
“也對,這件事也不能再拖了。”陳誌文點點頭說道,香港工業離沒落還差十年,這段時間對美的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價值的,重要的是,在香港培養出數萬產業工人及數千工程師,可以在改開之後送往內地,快速在內地搭建自己的工業,而如果搬到其他地方,光是語言這一項,就會很麻煩,而且有了這麼大一個群體,香港工業也許還能再晚個多少年衰敗,就算最後結果一樣,能晚一點是一點吧。
“陳生,如果您與麥理浩總督談的不錯的話,可否也提一下紅磡地皮的事情?”周家楊又說道。
“沒問題,不過,這其實已經不是很重要了,而且就算我提一口,頂多也就再能優惠一點而已。”陳誌文笑了笑說道。
從始至終,紅磡這塊土地他就準備以市場價來進行工轉商,因為未來幾年暴漲數倍的房價才是最大利潤的來源,誠然,與原先曆史上李嘉成那樣等到1984年再與港府談判,也能拿到分成低的價格,但還需要差不多等十年,這十年的時間,借助一些特殊機遇,一億資金變成十億乃至更多不難做到。
之所以幾個月前沒有立刻與港府協定下來,也是因為當初的和黃負債太重,而最近通過海外項目的出手、香港內部業務的瘦身以及與李嘉成等華資的合作,讓和黃的資金鏈開始充足,足以啟動這個超級圍村的項目。
“有一點優惠也是好的,地產行業,地價一點優惠,資金鏈上寬裕一點,後續銀行借貸方麵,就會好上很多了。”周家楊說道。
“也是。”陳誌文點點頭,地產行業麼,對自己的資金消耗的其實並不多,有的地產商買地錢是借的,建樓的錢也是借的,實在借不到就拿著未來的房子來抵,後世內地那麼多工程抵押房就是來自於此,關鍵在於,房產公司還會收預售資金,然後再拿去買其他地。
隻要杠杆玩的多,就能撐爆銀行,這句話絕對不是空談,這種模式下,經濟好的時候自然大賺特賺,經濟不好的時候就超級金融暴雷,比如後世的某大
“如果都談妥了,那麼我們在明年的規劃就可以順利執行了。”周家楊笑著說道。
1975年,是相對來說最難的一年,因為對和記的收購外加私有化耗費了天量的資金,即使到了現在,整個集團也隻能說資金鏈沒什麼大問題,但也算不上太寬裕,但困難總會過去,到了1976年,之前種下的種子都可以發芽了,雖然不到收割的時候,但資本市場,從來看的都是發展趨勢,隻要發展趨勢好,信貸額度就會高,也就不會缺資金了。
“成是肯定成,就看讓步多少了,明天等著消息吧。”陳誌文說道。
“好的,陳生。”周家楊答應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