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股東大會(1 / 2)

3月16日,九龍倉股東大會,在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的美麗華大酒店舉行。

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個酒店位於九龍半島,曆史比較久,當時新建的時候地皮便宜,所以麵積夠大,有一個大型的會議廳,可以容納大量的人,正好適合九龍倉一大堆的小股東。

九龍倉的職員正在會議廳的門口仔細的核對著股東的身份以及各自持有的投票權,今天這場投票會決定著九龍倉未來的歸屬,如果出了問題,他們這些小職員絕對會第一個倒黴。

除了各個股東,一些重要的公司員工、媒體記者也可以進入,此刻,幾乎所有的香江媒體都趕了過來。股東大會在香江並不稀罕,即使是怡和集團召開也不可能吸引這麼多媒體前來,這中間的原因自然是今天的管理權之爭。

港府、馬會、怡和、彙豐被稱為控製香江的四大勢力,雖然怡和目前似乎有點不太妙,但仍然是香江最有影響力的財團之一,這次的股東大會,是華資挑戰英資中的第一巨頭,想收購英資旗下最得力的公司,自然吸引了幾乎所有媒體的關注。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股票驗證,數百位股東進入了會場,倒也不是說符合條件的九龍倉股東隻有這些,還有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來了,要麼不關心這種事,要麼就是在其他地方關注著這裡。

這也是西方公司管理層強勢的地方,即使是一場股東大會,也很難招到所有的股東,除非犯下了經營的大錯,不然,也很難聚集起足夠的股東來威脅到他們的管理權,就連原先曆史上的祁德尊,將和記敗壞的差點破產,但如果不是彙豐出麵聚集股東,也不可能將其趕走。

股東大會正式開始:

第一出麵的,是九龍倉現任的大班,一位名叫穆尼的英國鬼佬,這位號稱怡和第三號人物,但基本上不怎麼出現在媒體視線前,連陳誌文也隻是聽說過他,而沒見過。

穆尼將早就準備好的資料,在麥克風麵前讀了一遍,去年的九龍倉,總共盈利1600萬港元,而今年的一二月份,相繼完成了兩個項目歸屬母公司總利潤為310萬港元。

當穆尼將所有數據公布後,下方的股東們立刻開始交頭接耳嘰嘰喳喳起來,來這裡的,很多也都是熟人,相互交流一下,自然也很正常。

“各位,如果可以的話,可否讓我來說幾句。”陳誌文也是非常禮貌的讓下方的人兩分鐘時間,等下麵聲音小一點了,他再說話。

下方的人,也自然知道剛剛說話的是誰,聽到陳誌文的要求後,立刻都安靜下來。

陳誌文對準了自己前方的話筒,說道:“穆尼先生,九龍倉一家公司,足以作為全港排名前十的大型企業,為什麼一年的利潤才1600萬港元?據我所知,現在很多規模更小的華資公司,一年的淨利潤,都能達到七八千萬港元。”

“那是因為海港城的項目,拖累了公司的資金鏈,不過按照建設計劃,等到了1980年,海港城項目即將完工,那麼就可以為公司反向獲得大量的租金。”穆尼解釋道,這個問題其實誰都知道,但他也知道陳誌文問這個問題,肯定不壞好心。

“一個海港城,建設了快十年了吧?”陳誌文淡笑說道:“為什麼效率這麼低?置地集團的康樂大廈,樓高52層,也就花了16個月,為什麼你們同在怡和集團門下,效率相差這麼多?”

“這並不是因為效率低,而是因為資金問題。”穆尼有些不情願的說道:“海港城的高度雖然沒有康樂大廈高,但建造難度卻高的多,也需要更多的資金。”

“需要再多的資金,也不是十年還沒建完的借口,十年的時間,香港市場不知道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整個九龍倉也錯過了最大的發展時間,在去年12月之前,整個九龍倉的市值也就勉強十億港元,不要說那些英資大公司,就是那幾家華資,也快差不多到了這個級彆了。”陳誌文冷聲大聲說道:“十年的時間,九龍倉的股價幾乎沒怎麼變,我想在座的各位,持有九龍倉股票,也算是一次非常失敗的投資了吧?”

“是啊,虧大了,趕緊下台吧?”

“能者得而居之,鬼佬們趕緊回英國去吧。”

“.”

下方觀眾席上,不少股東趁機大叫起來,數百人之中,總會有一小部分人被周家楊說服,成為了反對英資的領頭羊,在他們的帶動下,周圍的人也開始大聲交流起來。

“陳生,你這話就不對了,海港城的投入差不多是20億港元,這麼多資金,就算是置地也會是同一個結局,但現在即將完工了,九龍倉手中會一次性增加一個超大型商業收租物業,未來即使靠著收租,也能一年一兩個億,加上物業價格的上漲,這才是真正的高投入高回報,陳生的年紀可能太輕了,這方麵的經驗還不豐富。”紐壁堅笑說道。

“但還是錯過了發展的黃金十年,我星河地產,從74年開始投資物業,初始資金差不多在1億港元左右,憑借著投資各類工業地產以及後續的一些物業開發,現如今的總資產規模,以及快接近十億港元,手中現金就有3個億,差不多算翻十倍吧?如果九龍倉也是這樣,那現在的規模,恐怕早就超過置地了吧?”陳誌文淡笑著說道,星河地產的曾經投資項目也不算什麼秘密,一個記者花點功夫,其實也能找到。

“規模大小的不一樣,計算方式又豈能相同?”紐壁堅嗤笑道。

“是不一樣,但九龍倉在74年的時候,手中應該也有一億港元吧?為什麼沒有變成十億港元呢?”陳誌文反問道。

“陳生賺了這麼多,其實也就是靠著地價上升而已,我九龍倉本身旗下就有大量的優質地皮,這些年來,估值也翻了幾倍,隻不過沒有套現成現金罷了?”紐壁堅說道。

“就是因為你這種不發展的策略,才導致九龍倉陷入今天之困局。”陳誌文得到自己想要的話語後,當即手拿麥克風,站了起來,說道:“各位,香港今天的商場,與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曾經弱小的華資,已經變的強大起來。

包玉岡這類前輩不說,就是李嘉成、胡應相、鄭宇彤等人,也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利用自己的眼光、膽量、機遇成功的發展,其中李嘉成的長江實業更是翹楚,雖然嘗試收購九龍倉失敗了,但也是值得載入我們香港的史冊。

華資能夠崛起,靠的就是地產,但很奇怪的是,華資地產公司在初期並沒有任何地皮,李嘉成在成立地產公司之前是做塑料實業的,鄭宇彤之前是做黃金的,胡應相也是從美國返回開始創業,他們沒有地皮,卻通過十幾年的努力,成為了香港的地產巨頭,手上的公司市值快接近十億。

但類似九龍倉這類的公司,曆史悠久,手中優質地皮多不勝數,讓無數華資地產公司眼紅,但偏偏這些公司,發展了幾十年,隻會原地踏步,根本就沒有任何成長的能力。

這也是你們手中股票,十年時間都沒有上漲的原因,有的人,將九龍倉的失誤歸咎於海港城的建設,卻不知,鄭宇彤先生在1970年買下的藍煙囪碼頭的項目規模絲毫不低於海港城,但這並不影響人家其他業務。

所以,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過是九龍倉的背後,有一個無能的管理層罷了。

所以今天在這裡,我以九龍倉最大股東的身份,召開這次股東大會,就是為了罷免這個無能的董事會,然後選出更優秀的人,一個能夠讓九龍倉與華資地產公司一樣,幾年翻十倍,大家手上的股票每一股價值都超過一百港元,不說更好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