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奪取九龍倉(2 / 2)

“不清楚,也許過幾天會宣布吧。”

會場之上,各種不同的聲音熙熙攘攘,陳誌文也不想在關心這些人在想什麼了,股市收購,必然會有大量資金想進入投機,這些人又不是普通的投資者,他可不在乎這些人是不是被坑,畢竟,這些人進場的目的,就是為了想從自己身上吸血了。

到了第二天,紐壁堅以及一乾曾經九龍倉高層及董事的辭職信便送到了陳誌文辦公桌上,陳誌文自然全部收下,立刻又命名了數位在和黃表現良好的人去九龍倉擔任相關職位。

與和黃這類涉及龐大業務不同的是,九龍倉目前的主要業務就是地產與港口,港口這一塊的普通工人與中層並沒有大量離職,對普通人來說,老板換了也就換了,不影響自己的工資就行。

而地產這一塊,基本上唯一在建的業務就是海港城,其他地方,九龍倉其實也持有很多地皮,但一直因為海港城的虧損而沒有開發,都放在原地了,這對於習慣開發地皮的地產公司來說,簡直就是浪費。

香港這類英資公司其實也有很多,但不少都將土地拿出來與華資一起開發,雙方一起獲益,之前其實也有華資地產公司找上了九龍倉,不過都被拒絕,堂堂怡和,怎麼可能與一些小地產公司一起開發再對半分?無論是置地還是九龍倉,最終的目標就是開發價值最高的物業,然後自己持有收租。

完全追求自己吃獨食的心態,也是導致九龍倉被收購的主要原因,無論是前世還是這一世,因為隻要以正常的心態來開發自己的地皮,那麼九龍倉絕對不會缺資金,也不會因為融資而失去控股權了。

而對於陳誌文來說,接手這種置業型公司,就簡單多了,根本不需要像當初和記那樣,必須要穩住整個管理團隊。

星河大廈:

“陳生,這是九龍倉目前的資產狀況,請查收。”來人正是新任九龍倉的總經理,名叫趙立林,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從美國回港後,曾經在怡和集團工作過數年,後跳槽至和記,直到陳誌文收購後便成為了重點培養的對象,在這幾年中,趙立林表現的很不錯,獨自完成了數個大型項目。

在九龍倉到手之後,陳誌文便安排他成為九龍倉的總經理。

“我看看,你再簡單講講吧。”陳誌文接過文件,說道。

繁瑣的文件,看起來一般需要很長時間,但如果有人將重點講述一遍,自己看起來就快多了。

趙立林說道:“好的,陳生,九龍倉目前旗下有三個主要業務,第一就是港口碼頭業務,目前葵湧碼頭的1號泊位碼頭屬於九龍倉直接所有,每年的吞吐集裝箱數量差不多為40萬箱。

第二個業務,是天星小輪,目前壟斷了維多利亞海港兩邊的船運業務,效益不算很高,但比較穩定。

第三就是地產及貨倉業務了,曾經的九龍倉在維多利亞海港兩邊有很多碼頭及貨倉,後來葵湧碼頭開業後,這些港口及貨倉就成了地產業務的儲備,一共差不多有700萬尺,最大的一塊地,就是現在的海港城下麵的地皮,這些地皮最大的好處,就是都是1000年的使用權。。”

“比較簡單,也比較好處理了。”陳誌文又看了看資料上的描述,點點頭說道。

港口業務自然不用說,和和黃現有的其實差不多,隻不過規模小一點,天星小輪就是渡輪,曾經在香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隨著紅磡海底隧道的通車以及未來隧道地鐵的建成,重要性可能就沒那麼高了。

九龍倉真正的財富,就是這些海量的地皮了,其中很多都是貨倉,直接就是商業用地,都不需要去港府那進行成本極高的“工轉商”。

而1000年的使用權,其實就是土地從港府出售時自帶的使用權,在數十年前的時代,土地都是1000年使用權的,但最近幾十年開始收緊,變成了99年、70年、50年。1000年使用權的地皮,在如今的香港已經算是比較稀有的資產了,隻有一些老牌公司才會持有部分,連曾經四大洋行的和記,也因為曆史不夠悠久而沒有幾塊這類地皮。

“後麵第三頁開始,就是財務問題,目前海港城的項目,每年都要耗費差不多2億港元的資金,這對九龍倉來說是一筆巨大的壓力,天星小輪、葵湧1號港口以及大量物業的租金,都投入了進去,但還是不太夠,不過好消息就是怡和那邊非常的保守,也不怎麼過度使用貸款,所以九龍倉目前的財務壓力還不是很大。”趙立林接著說道。

“那每年的缺口有多大?”陳誌文又問道。

“差不多七八千萬港元,以往怡和都是在股市融資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話,如果這一方法不行的話,那可否考慮一下從銀行貸款?”趙立林問道。

“貸款也可以,不過海港城本身沒有開業的情況下,一般的銀行未必會敢貸那麼多。”陳誌文想了想說道:“這樣吧,你挑選幾塊非核心位置的地皮出來,不要在港島挑,在九龍尖沙咀就行了,我會拿出來與一些華資地產合作,這樣也可以快速獲得現金,早點將海港城開業,這樣的話,整個九龍倉就能正常運營起來了。”陳誌文想了想說道。

如果自己收購九龍倉的時候,海港城還沒有開始建,同時自己資金也不是很足,那麼在70年代這種黃金時代,他是不可能將海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項目中的,哪怕海港城未來可以年收租百億。畢竟,黃金時代的黃金投資太多了。

但現在這個項目都已經快完工的,部分商場已經開始在裝修,資金足夠的話,也許再過一年時間就可以開業了,這種情況下,自然要讓它正常完工。

至於拿出地皮與華資合作,也是類似的邏輯,九龍倉旗下這麼多地皮,不可能全部自己建物業然後再收租的,怡和就是這個想法,然後把自己給拖死了。未來自己經營,隻需要將後世時代廣場、海運大廈等這些黃金位置地皮保住就行了。

“好,那我整理出一份清單,之後再給您過目。”趙立林點頭說道。

“還有一件事,我現在持有九龍倉差不多40%的股份,我準備找個合適的時間,讓九龍倉對我進行一次定向增股,將我的股權提高到49.9%,不過因為之前的收購,股價還是太高了,你放點消息出去,就說怡和集團因為失去九龍倉的控股權,想要將手中股權套現掉,但沒什麼人接手。”陳誌文接著說道。

“好的,我明白了。”趙立林本身就是聰明人,自然明白了老板的意思,這即可以打壓一下因為收購戰而有些過熱的股價,同時還可以讓怡和手中的股票廢在手裡賣不出去,可謂一舉兩得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