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這次來香港,就是為了取經。”元局長說道:“中央已經準備在寶安縣南頭半島興建一個蛇口工業區,當做未來整個國內經濟發展的試點,我被任命為這個工業區的書記,但你也知道,我對工業也不太懂啊,這裡麵還涉及到外資問題,我也隻能來香港找你幫忙了。”
“工業區?有多大麵積?”梁社長問道。
“差不多2.15個平方公裡吧,我也隻是去現場看了下,還沒有開始動量土地麵積。”元局長說道。
“那裡應該還是農業田地吧?”梁社長又問道。
“對,現在是什麼都沒有,中央也缺錢,讓我自己想辦法,唯一有的就是可以各種試錯,上麵說了,隻要我不把天捅下來,什麼都好說。”元局長無奈的說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你不要去吸引西方或者日本的工廠,找香港的就行了。”梁社長想了想說道:“西方國家來投資,說不定就會帶一些特殊條件,而且如果建好了,成功了還好說,要是出了什麼問題,鬨到西方媒體那邊,說不定就是你把天捅下來了。
找香港這邊的就好多了,至少大家語言一樣,出了事情也好商量。”
“所以我就來找你了。”元局長笑了笑說道。
“就知道你肯定早就想到這一招了。”梁社長笑了笑說道,其實這也很正常,內地現在的情況,你讓歐美資本來投資,人家也不一定願意,隻有同文同種的香港這邊,才是最合適的。
“想到這一招也沒用,現在蛇口那邊啥東西都沒有,把香港資本家請過去,也沒用啊,所以第一步還是得解決最基本的三通一平問題,要不然沒轍。”元局長說道。
“那你想怎麼做?”梁社長一時也沒辦法,他們都是對外接觸比較多的人,自然知道資本家投資,都是看環境的,環境做好了,人家才肯過去投資,2平方公裡的土地,就算低規格的翻整,外加通水通電修路,沒個千萬港元也拿不住啊。
“我想向香港的銀行貸款。”元局長笑說道。
“貸款?你拿什麼抵押?”梁社長愣了下,問道。
“以未來工業區的收益,你覺得這怎麼樣?”元局長說道。
“你要是能以這個理由貸到款,我名字倒過來寫。”梁社長搖頭說道:“就是香港的一些公司,以這一招能貸到款的,都非常少,香港的銀行基本上都看抵押物,想以未來的收益做抵押來貸款,隻有一些少數公司,拿到了非常優質的訂單,銀行才能同意。”
“優質的訂單?”元局長問道。
“就是美的、星河這類大公司的訂單,現在香港的對外出口貿易,這兩家快占整個香港的20%了。”梁社長說道。
“20%?那不得跟華潤差不多了?”元局長想了想說道,他其實也聽說過美的,在內地負責對外貿易的一群人,基本上都知道,這是香港最大的電子公司,在亞洲也算出名了。
“差不多吧。”梁社長想了想說道:“這樣吧,元局長,我找個時間約一下美的的董事長陳誌文,他旗下的產業非常大,你們蛇口工業區也就是要吸引外資去投資,如果能夠說服他去,那所有問題就都好說了,銀行那邊肯定也會放款。”
“真的?你有把握說服陳誌文?”元局長笑說道。
“你這家夥,早就挖這個坑讓我跳了,是吧,就等著我說這句話了?”梁社長笑道。
“你也說了,這是破局的最佳方法,但我可不認識陳誌文,就隻能靠你了。”元局長哈哈笑道。
“算了,被坑就被坑,為了改革開放的成功,我被坑也值得。”梁社長說道:“陳誌文去年曾經去了一趟內地,跟內地的不少工廠還簽了合作協議,據說也開始合作了,國內也開始出口部分紡織品,我覺得,他會同意去內地投資的可能性不小,但你那邊啥都沒有,的確讓我有點難開口了。”
“是啊,破局是最難的,我想了好久,也隻能想到找一個知名度高的人來投資,這樣才能吸引其他人了。”元局長說道。
“行,那我厚著臉皮去試試,你還是先回去準備一下,萬一陳誌文要去蛇口看看,不說其他的,招待的地方得有吧?”梁社長說道。
“好,那我現在就回去準備,你有好消息的話,就立刻派人去寶安縣縣政府那邊報信,他們那邊會聯係我的。”元局長說道。
“蛇口還沒電話?”梁社長驚訝問道:“你連個電話都沒有,我就算給你找到一堆資本家去看看,還得這樣聯係不成?”
“我連電線都沒拉過去,你還指望我裝電話?我現在能想的就是如果陳誌文或者其他人去蛇口考察,我能提供一點茶水就不錯了。”元局長無奈說道。
“行吧,先這樣,我到時候準備一點礦泉水。”梁社長也很無奈,但也心痛,在香港待了這麼多年,即使去國內也是燕京上滬等大城市,現在突然聽到這番話,才想起,國內大部分地方,連電都沒有。
經濟,實在是太困難了。
“礦泉水?也行。”元局長點點頭,礦泉水他之前在香港就見過,總是覺得太奢侈,水而已,賣的那麼貴,現在看來,原來是這個用處。
元局長離開後,梁社長思考了片刻,隨後撥通了電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