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和黃的未來三大業務(1 / 2)

九巴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也算能夠排名進前一百,在很多人眼中,已經算是非常大的公司,光是員工就有兩三千人,但對於香港頂商業巨頭來說,不過就是幾句話的功夫而已,下定了要快速收購九巴的決定後,會議又進行了會,隨後結束,不過星河與和黃的最高管理者卻留了下來。

“喝點咖啡吧。”陳誌文示意了一下,旁邊的助理很快便出去準備了。

“港燈的收購,準備的怎麼樣了?”陳誌文又問道。

剛剛開會的時候,來的人可不隻周家楊、許金宏等人,還有十數名幾家公司的副總裁等等,九龍巴士這種小公司的收購,本身就是十拿九穩的,公司內部知道的人其實也有幾個,但港燈就不一樣了,這是香港的十大上市公司之一,對它的收購是絕對保密的,隻有星河、和黃兩家參與的最高管理者以及直屬他們的操盤團隊才知道,而後者所有人都簽了非常嚴格的保密協議,以及高薪,高到可以讓他們一年不回一次家的那種。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借助石油危機來操控輿論,阻止港府答應兩家電力公司的要求來提高香港電價,港燈的股價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我們手中目前差不多有了20%的股票。”周家楊回答道。

“那也還行,繼續收購,等差不多30%了,我們再公布收購計劃。”陳誌文點點頭說道,港燈的市值高達30多億港元,跟九龍巴士完全不是一個級彆,哪怕資金足夠,暗中收購的難度也要大的多。

“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周家楊又說道:“我買通了一位港燈的高層,得知港燈準備將自己手中的地皮全部打包,然後與長江實業組成合資公司來一起開發這些地皮,據說現在雙方談判的要求相差很大,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以李嘉成的能力,如果真的成了,那就算我們收購了港燈,木已成舟之下,也就隻能與老李嘉成合作了。”

“李嘉成?這能力還真是夠強的。”陳誌文點點頭說道,雖然自己搶走了原本會屬於他的和黃,但人家的能力始終是存在的,在地產市場高速爆發的黃金時代,其他機會一樣能夠讓李嘉成崛起。

“是的,李嘉成光是去年與太古集團合作開發了數塊地皮,據說賺了上億港元,長江實業現在也成為了整個香港最大的物業持有公司。”周家楊說道。

“最大的?”陳誌文好奇問道,雖然李嘉成的確很強,但應該還沒強到這個地步吧?置地的地位,就是現在的和黃+星河地產+九龍倉也比不過。

“麵積最大,李嘉成在很多偏僻地方有著大量的地皮,比如元朗、沙田、深水埗,又與很多英資企業合作一起開發地皮,目前,長江實業手中的物業麵積已經超過了置地,就是位置差多了,價值方麵估計差個七八倍。”周家楊解釋道。

“那也不錯了,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以他這樣的發展速度,以後遲早會進軍香港繁華地段,加上有能力,很多英資也就看上與他合作了。”陳誌文點點頭說道,不得不說這一招可以,香港房價被多方利益集團抄高,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繁華地段坐享地價飆升,但有些人則是在偏僻地方發力,因為他們知道很多人,不得不從市中心撤離,這就便宜了這些人了。

香港華資的崛起,其實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要不然在初期,有幾個人有資格在港島或者尖沙咀與幾大英資集團搶食?

“陳生,那我們該怎麼做?提前發動收購戰的話,那麼我們的成本會更高,但晚了話,就怕李嘉成與港燈達成協議,那就麻煩了。”周家楊分析道。

“那就不要等了,跟九龍巴士一樣,直接公開收購吧。”陳誌文點點頭說道:“收購到了34.9%,先不觸發收購邀約,然後我們找港燈的高層談談,識時務者為俊傑,隻要有人與我們合作就夠了,再不行就還是用老招數,召開股東大會。”

港府為了保護英資,將50%的觸發收購要約的收購比例降到了35%,這樣的改變就是導致曾經隻要收到49.9%的股票,可以絕對直接控製整個公司,而現在的34.9%則還不行,頂多獲得一票否決權,在原股東或者管理層不配合的情況下,想要徹底獲得公司經營權,就必須通過股東大會,而股東大會最麻煩的就是,很難籌齊所有人,來的人中間也很難找到15%的人來投自己,特彆是幾家大型英資公司的管理團隊,經營了數十年,關係早就滲透了大部分公司相關權益者。

雖然不能說絕對不會成功,但這一條法律的改變,讓收購方成功的概率變低了很多,後世84年怡置互控時期以及87年的時候,華資巨頭們多次想要收購置地,就是被這一條所困住,最終不得放棄。

但這一招對陳誌文效果卻不大,最近幾年的幾次收購,他特意留下幾家公司不私有化,就是為了向全港投資者證明,被他收購的公司,未來前途不可限量,比如淘化大同,在被收購的兩年間,因為一款辣醬產品在海外銷量火爆,如果的市值已經翻了4倍,比起香港的地價漲幅還要高的多,九龍倉也是一樣,市值也高達40億港元,當初投票讚同陳誌文入主九龍倉的人,可都是獲得一定的回報的。

之所以做這些,就是為了以後收購的方便,比如港燈、以及那個讓他更眼紅的置地。

“好,那我年後就公布這個消息。”周家楊點點頭說道,港燈如果收購成功,那麼他們這個聯盟的綜合實力,恐怕就可以超過怡和係了。

“行。”陳誌文點點頭說道:“不過留你們下來,港燈隻是其中一件事情,另外一件事,就是討論一下未來的星河以及和黃該如何發展。”

“陳生請說。”周家楊與許金宏立刻聚精會神了起來。

“你們也知道,我一年多以前從香港調集資金去海外是投資了一個不錯的項目,目前已經獲得了不錯的收益,所以你們當初給我的資金,我會雙倍返還你們,那麼這麼大一筆資金,需要有合適的投資方向。”陳誌文笑了笑說道,炒作黃金的事情,在香港這邊沒人知道,包括他的父母。

“如果有這麼多資金的話,確實不太適合投資現在的地產市場了,泡沫已經太大,收購大型物業持有有些不是時間,開發物業出售的話,這個資金又太多了。”周家楊想了想說道,和黃可是當初湊了6億美金給陳誌文,為此還簽下了不少債務,去年大部分利潤都用來還債了。現在如果雙倍返還,接近12億美元的資金。

這筆資金在如今的香港地產市場,倒也不是絕對容不下,但既然做房地產,肯定是拚命用彆人的錢,相當於金融杠杆原理,12億美元再杠杆一下,那就太多了,就算要投資香港地產公司,一億美元的杠杆,就能帶動數個超大型項目了。

“所以是時候啟動和黃曾經的業務了。”陳誌文笑了笑說道:“我希望和黃在未來能夠在幾個方向上進行發展,第一個就是現有的優勢,港口業務。”

“港口的話,最近港府並沒有擴大葵湧碼頭的意思,香港這邊沒有什麼機會,要擴張的話,就隻能選擇海外了,我們準備去收購歐美的港口?”周家楊問道。

“不是歐美,而是內地。”陳誌文指了指桌上的一張世界地圖說道。雖然不知道歐洲美國未來的港口能不能賺錢,但陳誌文知道的是未來幾年是海運市場的噩夢,雖然港口理論上的寒暑通吃,但終歸是有差彆的,全球經濟不行、海洋運載量下降,那就是港口的日子也難過。

相反,現在的國內,可是百廢待興,港口方麵也沒多少,有也也不怎麼樣,根本不符合現代化的海洋運輸,而國內這二十年也一直缺資金,這正是自己投資的好機會,雖然現在內地的出口很低,恐怕除了少數大城市,其他也不需要什麼大型港口,但自己先去靠數量取勝,每一個數量就都可以占個位置了。

“陳生,現在的國內應該不容許投資港口吧?”周家楊說道。

“沒有法律規定不容許,具體的還是要看以後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國內隻要想發展經濟,港口是必須的,特彆是工業品的出口,粵東省這邊還可以依賴香港港口,但其他地方可不行。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不在乎今年或者明年能不能成功,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派一些懂港口的人,去內地的一些沿海城市尋找合適的位置,然後再由集團或者我來出麵與國內政府談這些事情。”陳誌文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