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太上皇就下旨從各地調兵至京城,太遠的軍隊自是時間不夠,隻能調來離京城五天行程的軍隊。
但當這些軍隊到達京城後,太上皇派人查了一下,發現了大問題。
首先這些軍隊普遍年紀偏大,甚至其中還有五六十歲的老人。
其次就是人數,一衛五千的編製,但實際上一衛竟然不足三千。
最後是武器,軍士們手中的武器老舊的厲害,不知用了多少年,這種武器上了戰場,彆說是鎧甲了,就是皮甲都無法破開。
另外,太上皇也從各地的情報網絡,得知了韃靼人在大乾境內破城的經過。
大乾北境的城市,多多少少都有駐軍。
但當韃靼人到來時,極少有城市的駐軍做出了抵抗,大部分城市明明城牆堅固,卻是早早放棄了抵抗,官員帶著家小提前逃走。
整個大乾就像是隻烏龜,外麵有著軍鎮這樣的堅固殼子,一旦外麵的堅固殼子被破,內裡就隻有柔軟的部分。
朝堂上一片安靜,朝臣們一個個低頭不敢與此刻的兩位天子對視。
“說說看,怎麼防住韃靼人?”太上皇壓住了怒火,追責之事要等擊退韃靼人之後再議,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抵禦韃靼大軍。
朝堂上,幾位王爺目光閃爍,大乾如此虛弱是他們從未想過的。
隻不過當他們看到坐在龍椅上的太上皇時,他們中大部分的王爺壓住了自己的心思。
“稟太上皇,京城城高牆厚,加上火炮犀利,韃靼人絕對無法攻破京城的防禦!”其他人可以不說話,身為兵部尚書的冷尚書可不能不開口。
“堂堂大乾,竟然隻能看著韃靼人蹂躪大乾子民,而朕與朕的軍隊卻是躲在城牆後看著!”太上皇咬牙說道。
他怒火升騰之際,不由的發出了一連串的咳嗽。
邊上的戴權連忙上前,送上了茶水。
“諸位臣工不要說這些無用的話,你們都是重臣,還是提出些有用的建議!”景文帝這時說道。
要說官場文章,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官,個個都能說的天花亂墜。
可當下是真正的戰爭,真要是提了什麼錯誤,又或者不切實際的意見,怕是事後會有大麻煩。
“報,紫荊關八百裡加急!”就在朝堂上眾臣苦思之時,大殿外傳來了急切的聲音。
包括太上皇和景文帝在內,大殿中的所有人都麵色一變,他們想到了紫荊關怕是失守了。
紫荊關是榆林鎮入京的最重要關隘,一旦紫荊關失守,接下來大片靠近京城的地域就在韃靼人的鐵蹄之下了。
“將八百裡加急送進來!”景文帝看了一眼太上皇,太上皇還在壓抑著咳嗽,他開口說道。
“大捷,紫荊關大捷!”八百裡加急信使快步進入大殿,口中連聲呼道。
“大捷!”景文帝大喜,接著說道:“快將信呈上來!”
太上皇麵露疑惑,他可是知道紫荊關情況的,那田靖總兵領兵雖算不錯,但是憑借著一萬兩千人馬,怎麼可能擋住勢頭正勁的韃靼大軍。
朝臣們也在交頭接耳,他們同樣不敢相信紫荊關會大捷。
甚至有朝臣已在想著要是田靖總兵用一點小勝來誇大戰績,他們就會立即彈劾田靖總兵。
“好一個賈薔!”景文帝打開了信,看到了上麵的內容,他匆匆看了一遍,大笑著讚道。
“父皇,這是賈薔送過來的折子,他到了紫荊關!”他轉頭將手中的信交給了太上皇,笑著解釋道。
太上皇接過了折子,邊看邊點著頭。
“戴權,你來將折子念給眾臣工聽!”他對戴權吩咐道。
戴權拿過折子,開始大聲朗讀起來。
折子是賈薔送來的,通過紫荊關送出的八百裡加急。
折子中著重提到了他是如何用計先讓韃靼人驚馬,再衝擊了失了戰馬的韃靼大軍,最後韃靼大軍戰敗退走。
朝臣們聽的目瞪口呆,曆史上不是沒有以弱勝強的戰例,但以五百戰十萬且大勝的戰例,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的名將之中,也罕有達成如此戰果的。
雖然其中用了計,讓韃靼人從騎兵變成了步兵,但用計從來都是為將的手段,戰績才是最終的結果。
“恭喜太上皇,恭喜聖上,大乾又出了一不世名將!”冷尚書在戴權讀完了折子後,大聲恭賀道。
其餘朝臣這會兒也是跟著附和,賈薔這次可是挽救了京城,也間接救了他們。
北靜王水溶冷眼看著,他與大殿上的其他人不同,他反而希望韃靼人能夠重創大乾。
自從他的秘密被人知曉,卻又找不出是何人所為,自己的秘密是否暴露,他一直小心低調,隻要有風吹草動他就緊張非常。
大乾越虛弱,他就越有機會,他在南蠻處的準備還在繼續,就等他一聲號令了。
“下旨命賈薔帶人追殺韃靼人,一定要將韃靼人驅趕出大乾!”太上皇聽到好消息,不適感都減輕了,他當即發出了命令。
“太上皇,賈侯如今是九省統製,手中所領的隻有京營兩衛!”冷尚書出聲提醒道。
他這是在幫賈薔要實權官身,賈薔在京營的副統領,原本還想讓賈薔去爭一下的,沒有想到賈薔太早就被派出了京城。
而賈薔這個京營副統領,屬於隻管兩衛的副統領,屬於太上皇與景文帝交鋒的產物。
“京營節度使不是還空著嗎?封賈薔為京營節度使,繼續九省統製,他的功勞等巡邊後再議!”太上皇拍板決定道。
景文帝臉上喜意一閃,又很快消失。
他可不想讓太上皇看到,賈薔可是他的人,掌控了京營等同於掌控了京城。
當然,憑借著太上皇在京營中的影響力,就算賈薔掌了京營也無法用京營對付太上皇。
但景文帝隻需要京營在必要時,站在他這邊就可以了,太上皇會慢慢衰老,京營在他手中,就不需要擔心其他王爺在京城搞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