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8章 另類的黑石公司(1 / 2)

重生之世家子弟 九悟 5653 字 9個月前

9月4日,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黑石集團股票開始下跌。從好不容易恢複到13.36美元大跌25%。隨即在接下來的數天內,連續毫無理由的大跌。

到9月12日,黑石公司的股價重新跌回到5美元以下,收盤報收4.72美元。

根據2008年3月31日披露的數據,黑石公司管理的總資產約為1135億美元,擁有65位高級管理總監以及約520位投資和谘詢專業人員。年平均增長率為41.1%。涉及業務為:企業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基金、可銷售另類資產管理、金融谘詢服務。

黑石公司被譽為華爾街的新霸主。其公司創始人、集團CEO斯蒂夫-施瓦茨曼被譽為華爾街的商業領袖。

這一連串耀眼的成績,仿佛訴說著黑石公司的強大。然而,黑石公司的真正市值是多少呢?

在2007年上市最高時價值約400億美元,等到現在每股4.72美元,黑石公司的市值僅為50.9億美元。而隨著黑石集團的股價進一步下跌,他們的市值還會縮水。

這樣市值的公司,以和華世界一流財團的實力約8000億美元的資產,要收購它,不費吹灰之力。

9月中旬紐約已經是秋季。周日下午,斯蒂夫-施瓦茨曼到他的老夥計彼得-皮特森位於曼哈頓的豪宅中拜訪。

黑石公司的創始人彼得-皮特森已經82歲,目前,正處在退休狀態。他和斯蒂夫-施瓦茨曼從華爾街的貴族:雷曼兄弟出來後一起創立了黑石公司。黑石是他們兩個人的帝國。

奢華古典風格的客廳中,彼得-皮特森倚在名貴的沙發上,緩緩的道:“斯蒂夫,我的朋友,你看起來遇到了麻煩。”

斯蒂夫-施瓦茨曼雙手攏起來,直言道:“是的,彼得。比你在執掌雷曼兄弟遇到的危機還大。但是,在短時間內。我不會丟掉公司的控製權。彼得,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雷納德-洛克菲勒控製的GH信托與和華財團的彩虹基金目前共計收購了公司82.3%的股份。

彼得-皮特森笑了笑,道:“需要我和花旗集團的桑迪-威爾聯絡一下嗎?”

雷曼兄弟曾經被運通銀行收購,桑迪-威爾曾經擔任運通銀行的CEO。目前是花旗集團的CEO。以花旗集團的資本對抗和華財團與雷納德-洛克菲勒問題不大。

斯蒂夫-施瓦茨曼搖搖頭。“彼得,黑石公司是合夥人製度。根據合夥章程,創始人擁有絕對權力。和華與GH隻有投票權,無權罷免合夥人和董事。我希望能夠反擊和華財團。”

以雷納德-洛克菲勒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雷納德不具備這樣的“狼性”。聯合收購黑石公司這件事背後肯定是和華財團的負責人陸景。

彼得-皮特森了然的點點頭,說:“斯蒂夫,你可以馬克-法斯特聊一聊。我會給他寫一封郵件。”

斯蒂夫-施瓦茨曼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彼得,謝謝!”

馬克-法斯特是現任美聯儲理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他有希望被提名為下一屆的美聯儲副主席。同時,這位經濟智囊在美國政壇人脈廣泛。這正是他需要的人選。隻是他和馬克-法斯特隻是點頭之交,貿然的和他談黑石公司的事情隻怕難以取得互信。

斯蒂夫-施瓦茨和彼得-皮特森閒聊了十幾分鐘,便起身告辭。作為黑石集團的CEO,他的每一分鐘時間都很寶貴。

彼得-皮特森和斯蒂夫-施瓦茨握了握手,“祝你好運。我的朋友!”

斯蒂夫-施瓦茨曼擁抱了彼得-皮特森,自信的笑道:“我會的。彼得。上帝與你我同在。”

黑石公司是全球的PE(私募股權投資)之王。它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它的投資案例是經典,它的財富增長速度是傳奇。

因而,提起美國的金融人物,隻知道談索羅斯的人基本都是外行。量子基金這種60億美元規模的對衝基金,在黑石麵前隻是個弱雞、戰五渣。索羅斯充其量就是美國在全球金融戰爭中被推到台前的代理人。

美國金融話語權的承載體是美聯儲,華爾街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美林集團、貝爾斯登),美國的大銀行(花旗集團、********、美國銀行、美國富國銀行…),美國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金融集團(AIG)、伯克希爾哈撒韋(沃倫-巴菲特)…),美國的資產管理公司(黑石、貝萊德、道富環球、美國先鋒集團。紐約梅隆銀行(梅隆財團)…)

這才是最頂尖的一批機構。

因而,看了本書的書友可以在隻了解索羅斯、羅傑斯這個層次的同學麵前說道說道了。

美國所有頂級的家族、財團,在金融方麵的話語權都是融合在這些公司載體中。也必須在這些大的金融企業中擁有話語權才可以稱之為“頂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