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忍不住笑出了聲,嬉皮笑臉地說“你怎麼知道我是這麼想的?不過你彆說,我在村子裡的聲望很高的,不是我吹牛,我算是我們村裡頂呱呱的好人。哪個人會不喜歡我?哪個人不是說我華會做人?你彆說,彆人還真做不到像我一樣。”
“你一見人,就要挨個散煙,彆人就算再不喜歡你,也會為了這口煙吹捧你。你又是出了名的好心腸,彆人找你幫忙,你是來者不拒,而且有時候你還倒貼給幫彆人的忙,你說你這樣的人誰會傻乎乎地得罪你?他們對你畢恭畢敬也有可能是因為你人好,但是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你對人家有價值。”已經是磕磕絆絆三十多年的人,爸爸居然還這般單純無知,媽媽無奈地搖搖頭。
“能對彆人有價值也說明是我是很有能力的。再說了,我告訴你,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做個好人,一定好善良。你一定要記住,吃虧是福,這句話不會錯。”
“在這個社會中,不是你做好人就一定會有好報,也不是你善良天上就能掉餡餅給你。我告訴你,如果你沒錢,就算你再怎麼好,彆人也不會把你放在眼裡,他們捧你,是看在你兜裡錢的麵上,你還真以為自己有多大麵子?你看看這幾年,我們手頭緊一點,有多少人就慢慢和你斷了來往?”
這句話戳中爸爸的傷疤,這幾年,爸爸也經常感慨自己的來電越來越少,惦記他的人越來越少。以前,他的電話總是忙得暈頭轉向,甚至同一個時間有幾個電話打來,有一大部分都是一些寒暄的電話,可是這幾年,爸爸的手機已經邁入老年生活,有時候一整天都隻有零零散散的幾個電話。
他的眼眸逐漸褪色,披上一層朦朧又散不去的憂愁,說“你說這些乾嘛?這幾年日子確實比較難。”
“你也知道自己的日子過得困難?那你就不要隨隨便便答應彆人的要求,上次你幫二毛的兒子轉學到縣城學校,你自己掏腰包請吃一頓飯,那頓飯兩千多,二毛從來沒提過是不是你有開支,你也不好意思跟他說,你不說,彆人還真以為你多有本事,一點都看不到我們的難處。這些錢不是小錢,這啞巴虧你又要自己咽下去,可以說,這幾年,就是因為你這樣拎不清,吃了什麼虧都不作聲,自己家才會變成這樣。”媽媽情緒略顯激動。
“能幫彆人,就儘量幫人。我跟你說,人還是得心正,要用百分百的誠心對待彆人,不要和人家耍心眼子。我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意讓彆人吃虧。”爸爸弱弱地說。
“你是掏心窩子地對彆人,可是彆人怎麼對你?有些話說的不錯,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你看那個方老板就是一個例子,他看你性子軟,專挑你吃虧,自己就把錢全卷走了。之前我就讓你防備他,可是你說要信任彆人,最後怎麼樣?我本來說讓你去想想辦法找他要回點錢,可是你說算了。就是因為你這樣,彆人更會專挑你欺負。”爸爸像犯錯的小孩一般,低著腦袋,媽媽心疼地看著他。
“讓人不是怕人,沒必要那樣斤斤計較。”說這句話時,甚至連爸爸自己都沒有底氣,這是奶奶對爸爸一貫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