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敗犬文化(2 / 2)

人類終焉計劃 神二不三 2610 字 10個月前

因此所謂的日式暴走族,行為和動機上幾乎沒有什麼思想內核。

在成人社會看來,顯得和小屁孩過家家似的,純純追求一個兄弟和男女情義,拚的就是一個血氣方剛,揮灑青春血與淚,簡單濃烈,很容易打動人心。

當然,除了能打動人心,**乾仗也是暴走族的一大特征。

製霸全國,不服就乾,不同聯盟、集團、派彆之間的**層出不窮,乾起仗來是真乾。

勉強能達到國內50、60年代,同村不同族,組織開展村頭械鬥文體活動的水平。

簡單總結的話,和追求個性文化的文暴派相比,日本暴走族中的武暴派,在奇裝異服吸人眼球和**觸發方麵,真就是個量大管飽的風格。

因此在日本社會上世紀的新聞媒體上,如果出現“暴走族”字樣,所指對象,大多都是指相對更不穩定,更容易滋生**的武暴派。

而在70-90年代的30多年間,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神道皇權思想的退潮,底層民眾性格意識再覺醒,暴走文化也順勢風靡全國,長期占據日媒頭條。

阻塞交通、擾民、打架鬥毆、教育失敗、不良團體、青少年暴力防止……

以彰顯個性為目的的日式暴走族,從誕生之初,就和許多負麵詞彙關聯,在日本相當不受待見,卻又增長躥紅勢頭不減。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日式暴走族的官方正式公布人數,曾在1982年一度接近5萬人。

但這隻是年齡超過20歲,參與了犯罪事件,被列入案件統計人數的記錄。

事實上,大多數暴走族團體,都明確規定,隻招募19歲以下成員,避免被警察抓捕留下案底。

暴走團成員一般到了20歲,就會主動或被動**。

所以關於16-19歲年齡段,參與過暴走族的確切人數,從來就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口徑。

曾有東京都國立大學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