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重有這樣判斷的根據,是因為他已集齊了網絡之海中,關於島津玄太的所有碎片。
通過對無數人,無數文件中的隻言片語,通過信息交叉比對相互補全,以及基於人類行為大模型的演算,身處網絡深淵中的神,已經看清了曾經發生的一切。
……
時間回溯,1999年的廣島。
那年那個冬季,雪特彆大。
隻有13歲的島津玄太,又一次死纏著他的哥哥,讓哥哥載著他,參與了那次注定改變他一生暴走團聯合行動。
那次的行動,起因並非新聞中報道的私仇武鬥和血腥報複。
恰恰相反,那次的千人相聚,其實隻是為了情和義。
島津玄太清楚的記得,哥哥告訴他,那晚的活動,是支援一位投身搖滾樂的前輩,要支援前輩舉辦的一場演唱會。
那位前輩和他的樂隊並不出名,租不起豪華的表演場地。
哪怕那是一場傾其所有的演出,前輩也隻租得起碼頭的廢棄倉庫舉辦演唱會。
甚至連宣傳海報,都是手寫手繪,複印後自己上街,向路人一一鞠躬,一張張發出去。
作為廣島尾道人,島津玄太還記得大哥騎著改裝車,載著他,冒著大雪趕往碼頭,走進破敗倉庫時所見的情景。
當天的大雪,讓到場聽演唱會的路人寥寥無幾,偌大的倉庫裡,隻有二三十人,幾乎都是前輩離開組織時的夥伴。
暴走團的夥伴們,都是來為前輩捧場的。
大家默契的**在舞台兩側,故意留出中間最好的位置,故意遠離僅有的幾名普通觀眾。
隻因害怕自己的暴走族裝扮,把前輩僅有的幾名觀眾嚇走。
那天的雪,真的很大。
前輩開始演唱時,樂隊演唱的第一首歌,是一首四合弦的慢歌,舒緩的g調吉他沒有插電音,就這麼緩緩彈奏,輕聲歌唱。
“……我想有不一樣的青春,曾經為此熱愛生活……”
“……海邊的公路上,風的味道,讓我一遍遍感動……”
“……傷感的歌,在19歲那年第一次唱起,舉起吉他的我,餘音未儘,卻隻能和自己說聲再見……”
島津玄太記得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