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青居城的蒙軍猛攻山下棱堡之際,霹靂軍對大良城的鎖喉也即將完成。包圍大良城的,是張玨率領第四師三個輕步團和二個重步團,兵力共七千餘人,外加一萬基乾民兵。四師所駐釣魚城由於久經戰火,並沒有多少人口,故兵力多來自川西各地。那一萬民兵也來自瀘州和嘉定府。
按照總參謀部的命令,三師的半個水軍團留在重慶至夔州的江麵巡邏,另外半個水軍團則隨四師水軍團控製渠江水道。在霹靂軍到來之前,大良城為數不多的水軍戰船早已聞風而逃。張玨便派了部分戰船溯水追擊,剩下的則留在大良城協助陸上的攻擊行動。他們剛到之時,蒲元圭便趁霹靂軍立腳未穩之時發動了猛烈的攻擊,但在戰船火炮的打擊下,隻得悻悻而退。
大良城作為與釣魚城齊名的堅城,本是廣安軍的治所。城四周岩石陡峭,周圍長達數千丈,高數百丈,地形十分險峻。其周邊還有小良城、大岩寨、曾家寨等堡寨為拱衛。釣魚城王堅本與守將蒲元圭交好,但蒙哥率軍入蜀,蒲元圭獻城降蒙,自此兩人便有了不共戴天之仇。作為王堅曾經的副手,張玨也欲手刃叛徒而後快,蒲元圭則對張玨頗有輕視,認為其不配作為對手。
蒲元圭的狂妄有其原因。霹靂軍出兵之後,欽察急令東川元帥府的蒙軍回防青居。由於嘉陵江被霹靂軍控製,不少蒙軍渡河不得,隻得退往大良城、運山等城。有二千餘蒙軍便到了大良城,其中便有四百名精銳蒙古騎兵。大良城及周邊堡寨的駐軍共約三千人,加上回撤的蒙軍,足足有五千兵力,比青居城的蒙軍力還多了不少。
很快,蒲元圭便知道了張玨已今非昔比。在戰船火力的支援下,張玨率軍迅速站穩了腳跟,並紮下了營壘。在此之後,蒙軍便不敢再造次前來襲營。霹靂軍不僅兵力超過守軍,更有犀利的火器。蒙軍士兵甚至不敢靠近營壘三裡地,生怕招來火炮的轟擊。就在霹靂軍紮營的過程中,那四百名蒙古騎兵便仗著馬快前來襲擾,就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價——僅一輪火炮下便損失了幾十騎。
紮下營壘之後,霹靂軍並沒有修築棱堡,而是開始逐一拔除大良城周邊的堡寨,雖然水泥、鋼筋及預製建材已運抵。不將這些外圍堡寨拔除,便難以將大良城包圍。小良城、大岩寨、曾家寨這些外圍據點,雖然地形也是險要,但人數多者不過二三百人,少者不足一百人。麵對霹靂軍優勢兵力和強大的火力,大多數堡寨都不戰而降。
唯一不肯投降的是小良城。守將是蒲元圭的遠房侄子外,其自持城防堅固,守軍人數也有三百人,城頭還有幾門火炮封鎖住了上山的通路。既然不投降,張玨也不給他們廢話,直接命副師長王立率了一個輕步團和一個重步團前去攻打。另外的兩個輕步團和重兵團則負責守衛營壘,並阻擊出援的大良城守軍。至於騎兵團隻有一百餘騎兵,尚且不能和蒙古騎兵對抗,隻能作偵察和傳令之用。
小良城雖然易守難攻,但地形險峻程度遠不及大良城。王立所率兩個團三千人,以十比一的兵力,加上碾壓性的火力優勢,要攻破小良城也是容易。當下他便下令重炮齊射轟擊,待清除沿途的防禦工整後,再令輕步兵推進。小良城的高度隻有百丈左右,霹靂軍的重炮能轟到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