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軍的一個輕步團士兵為一千五百人,在其構成中,炮兵、火槍兵和長矛兵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在離開戰船火炮的保護之後,董虎便將這三個團的士兵,從前到後重組為四個方陣。最前麵的長矛兵方陣分為三排,每排有二百名雙手持重矛的士兵。在其後麵的方陣由五排長矛兵組成,每排有一百五十名士兵。這兩個方陣的長度之所以不同,是由喇叭口的地形決定的。此外最前麵的六百名長矛兵裝備了鐵製甲胄,而後一個方陣九百名長矛兵則是鐵盔皮甲。
由於霹靂軍的長矛有足足有四米餘長,正麵攻擊力強大但轉向頗為不便,故這兩個長矛兵方陣的兩翼由騎兵護住。在長矛方陣之後的,則是火槍兵方陣。這個方陣由一千五百名火槍兵組成,他們手中的新型後膛火槍,加裝了槍刺後長達一米八,在近戰中可以充當短矛使用。他們也裝備了鐵製頭盔和半身皮甲,這是在潼川府路戰役之中吸取的經驗教訓之一。
最後一個方陣則是炮兵。他們牽著騾馬拉著火炮跟隨在後,足足有二百餘門火炮。輕步團沒有裝備重炮,而是裝備了中小口徑的輕型野戰炮。所謂的輕型炮隻是相對動輒上千斤的重炮而言,小口徑的加上炮架和鐵製輪子也有四百斤,中口徑的則有七八百斤。這些炮兵在部署之前都無威脅可言,但一旦架設完畢則會是任何對手的夢魘。霹靂軍之所以戰力強大,倒有一大半歸功於炮兵。毫不誇張地說,霹靂軍的戰術都是圍繞炮兵而製定的。
東方剛魚肚發白,霹靂軍的方陣便往盆地移動了。董虎坐鎮第三方陣,隨著身旁的火槍兵邁著緩慢而沉穩的步伐往前方推進。他與身旁親衛全身鐵製盔甲,而非鐵盔皮甲。這種用水力鍛造機擠壓成型的板甲既笨重又昂貴,但防禦力卻是鎧甲的天花板。霹靂軍雖然不缺鋼鐵,也有不少水力鍛造機,還實現了流水線生產,但仍隻在戰前生產了千具板甲。其中第一、二、四師分彆配了三百具,第三師由於隻是在大理方向對峙,戰事尚未爆發,故隻裝備了一百具。
曹軒明白,此次推進到小盆地中央看似隻有幾裡地,卻是十分凶險,故他將此行所帶的全部板甲全部調拔給了董虎,堪堪湊足了六百副。由於使用了脫硫,合金技術和一次性成型工藝,這些板甲強度高抗打擊能力強,能防住敵人的刀矛和甚至弩箭,對骨朵、羊角錘等破甲武器防護效果也不錯,唯防不住投石機和火炮實心彈。當然,超強防禦力帶來的是高達八十餘斤的重量,這對士兵的體力要求極高。
所幸的是霹靂軍方陣隻需要前進三四裡,穩住陣腳之後,便可以挖壕築土牆並架設火炮。輜重船隻隨行帶了大量的鐵製籠架,隻需要將裝滿泥土的麻袋填入其中,便可快速形成野戰工事。隻要營壘初成,即便蒙軍人數再多,三個步兵營便可以輕鬆頂住其攻勢。霹靂軍擅長防禦作戰,已發展了土木施工技術和相關配套戰術,其戰術指導思想,也往往是將進攻戰轉為對已方有利的防禦戰。棱堡鎖喉便是其經典戰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