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本質是打經濟”,這是霹靂軍高層的共識。歐陽軒之所以讚同樂全安,除了因為這是花費最少也最能持久的辦法外,還有政治上的考慮。嘉定之戰結束後,俞興曾寫信要求歸還眉州難民,全然不顧眉州城及彭山城仍在蒙軍手中的事實。現在讓這些難民回眉州,即便是到青神、丹棱這些地方,難民怕也是不願意。蒙軍放棄這些地方之前放了一把火,把這兩城燒得乾乾淨淨,難民回去怎麼活?俞興為人貪婪其部下也有樣學樣,對老百姓壓榨也不如蒙古人好多少,難民哪裡肯回去。
歐陽軒準備動員眉州難民在這片區域安家紮營。這一方麵是回應俞興的要求,畢竟這些難民的確回到了眉州境內,另一方麵也則是回應了部分難民的呼聲,自古以來故土難離。“蜀人守蜀土”,從軍事的角度講,這也是充分激發當地人戰力的有效方式。
戰略方向確定了之後,接下來便是實施路徑和戰術問題,聯席會議上各人均發表了行之有效的意見。確定下來主要原則有幾點:首先是將蒲江城東南三十裡的長秋寨堡壘化。這長秋寨有三十餘戶一百人,建在一處平頂山上,四周皆為陡峭的懸崖,雖然隻有二十餘米高卻也易守難攻。在霹靂軍進入此片區域之前,已獨自抗擊了蒙古人數次的進攻。隻不過由於人力單薄武器簡陋,早已顯得岌岌可危。特種營來到長秋寨後,用火器徹底斷送了蒙古人奪取寨子的想法,也在當地有了歇足之地。
其次是以長秋寨為中心,逐步向東向南延伸屯墾點。這些屯墾點的核心是壕溝高牆保護的四合院,院子的四角則是堅固的塔樓——蕃區碉樓的霹靂軍版本。隻不過因為缺乏石頭,塔樓是用燒製的青磚加水泥砂漿砌成。為了吸引難民屯墾,軍政聯席會議決定四合院周圍五裡的土地都歸屯民所有,但礦產除外。
第三是堡壘修築材料問題。修建長秋堡需要大量的水泥,也需要配置火炮,這些東西先通過水路運到蒲江後,再沿山路用騾馬馱往長秋堡。其餘屯墾點所需的物資,則有的需通過長秋堡運輸,有的則就地取材,如屯墾點所需的青磚便需建窯燒製。
第四則是建設期間的安全問題。為了防止蒙軍的襲擊,除了特種營繼續襲擊騷擾敵人外,另抽調守備旅一個營駐守長秋堡,野戰旅騎兵營的任務則是保護運輸通道暢通。至於野戰旅的兩個步兵營,將由曹二狗帶領進駐蒲江城,隻要蒙軍一有異動,便南下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