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楊文安所猜的一樣,此時趕來的援軍乃是周見深旅的先鋒二百人,帶隊是一名副營長。因為強行軍的原因,他們並未攜帶火炮,隻是帶了刀盾長矛和手雷等輕武器,不過裝備了八十支最新型的後膛火槍。這種火槍由於使用定裝銅殼子彈,省去不少填裝時間,射速隻比弓箭差少許。眼見堡壘危在旦夕,帶領這支先鋒的霹靂軍副營長心急如焚,當即命令展開戰鬥隊形,準備擊破阻擊進入堡壘之中。與霹靂軍副營長想要速戰速決一樣,帶隊阻擊新附軍的裨將也想一口吃掉當前的援軍,騰出手來對付後麵的援軍,讓霹靂軍增援變成徒勞的“添油戰術”。
對陣雙方各有所持。霹靂軍所持的是戰無不利的火器,雖然霹靂軍高層屢屢強調不要輕敵,但一係列的勝利仍不免讓全軍官兵都有驕傲思想。新附軍所持的則是鐵人軍,楊大淵的這支鐵人軍在以前的戰鬥中罕逢對手,在降蒙前與利州汪氏的蒙古漢軍交鋒中也是屢占屢勝,甚至與蒙古騎兵的對抗中也不曾落過下風——尋常刀劍根本傷不了鐵人軍,羽箭更不可能,唯能破甲的隻有錘、骨朵和重斧。加之當下對陣的新附軍人數是霹靂軍的兩倍,豈有不勝之理?故雙方不約而同吹響了呼哨和銅號,命令陣列向前推進,欲一舉擊潰對方。
霹靂軍副營長雖然驕傲但不並狂妄。在教導旅學習時,他曾聽過歐陽軒的講課,也牢記住了那句“結硬寨、打呆仗”,並沒有過份冒進。故當雙方距離在百米左右時,他便下令停止前進:盾牌手呈魚鱗排成最前列,長矛兵護在火槍手左右。見霹靂軍停了下來,指揮的新附軍裨將以為對方膽怯,便下令加速往前衝,這一方麵是後麵的弓箭手還未進入射程,另一方麵則是自持所部的鐵人軍刀槍不入,可以一舉突入霹靂軍的陣中。
他的這一命令可害苦了衝在最前麵的五十名刀盾手,三輪射擊之後這些刀盾手大都死在了火槍和手雷之下,剩下的則被長矛紮了滿身的血窟窿。隻不過,這些刀盾手也是合格的炮灰,在他們的掩護下,鐵人軍順利逼近了霹靂軍陣前五十米處。緊隨其後的弓弩手也進入射程,他們彎弓以四十五度角向天上進行拋射,密集羽箭越過鐵人軍,掉落到霹靂軍陣中,引發一陣慘痛呼叫聲。霹靂軍裝備的盾牌和藤甲雖然擋住了大部分弓箭,但隻能遮住軀乾和頭部等重要部位,有人四肢中箭在所難免。
霹靂軍火槍隻能進行直射,無法以拋射對新附軍弓箭手進行還擊,故將槍口瞄準了正麵而來的鐵人軍。雖然歐陽軒非常重視火槍研發,霹靂軍技術人員也不斷對火槍和黑火藥改進,但當下的威力卻不足以在五十米的距離上擊穿鐵人軍的鎧甲。故一輪槍響之後鐵人軍毫發無損,仍然邁著沉重的步伐不緊不慢朝霹靂軍逼來,這讓霹靂軍士兵一陣慌亂。話說在這些凶神雙手所持的長矛麵前,霹靂軍士兵的盾牌和藤甲便如紙糊的一般,任讓也會心中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