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忽都關於資州戰況的介紹,紐璘心中五味雜陳,讓他既驚恐又慶幸。驚恐的是霹靂軍騎兵不僅有了與蒙古精銳騎兵野戰的能力,就連步兵也在野戰中擊敗了忽都的騎兵;慶幸的是守衛簡州和資州不是自己,而是劉黑馬和百家奴,否則自己兵敗身死也可未知。
紐璘更慶幸是從神臂城撤退到富順城之後,他便下令架設了一座通往內江水東岸的浮橋。現在得趁霹靂軍戰船到來之時,趕緊渡過河。浮橋雖然通行能力比渡船快上許多,但要渡過河的兵馬實著不少,加上必備的糧草物資,時間著實緊張。
雖然心急火燎原地要逃跑,但紐璘表麵上卻不露聲色,他先是勉慰了留守的劉元振、劉元禮及其餘諸將一番,聲稱自己不日便會帶領強援返回富順城。劉元振等諸將都是人精,那裡容易糊弄,他們對於被留下守城極為憤恨,心中早已將紐璘的祖宗十八代和女性親屬問侯了無數遍,但表麵上卻是一臉諂笑,極力吹捧紐帥英明神武。
接下來紐璘又裝模作樣到城牆察看了一番防務。他舉目四望,隻見遠處的霹靂軍營壘並無動靜,仍是一副固守的姿態,視野之內一片寧靜,唯有南門方向的地平線處隱隱傳來雷聲。紐璘知道,那是溯河而上的霹靂軍水軍在爆破河中的水障。
經曆簡州、資州和神臂城及富順城營壘攻防四次大戰之後,紐璘部屬及撤退到富順城的蒙軍仍有八千餘人,其中蒙古漢軍和新附軍六千餘人,蒙古騎兵二千三百人。失裡答陣亡之後,紐璘親領了其部屬,又從忽都部抽調了部分精銳,湊足了一千五百人,組成了東渡的殿後之軍,由自己親自指揮。
就在紐璘在城頭裝腔作勢,蒙古漢軍和新附軍諸將虛以委蛇之際,忽都率領作為東渡前鋒的八百騎兵開始渡河了。忽都渡河之後,將是劉整率其手下的一千新附軍渡河。劉整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短短數月時間自己便從擁兵二三萬的一方主帥變成了如此模樣,實在是悔不該當初。
新附軍在蒙軍的體係中地位最低,新附軍的地位高低則視降蒙的時間。劉整作為新降之將,紐璘撤退沒有帶上劉元振、劉元禮等蒙古漢軍宿將而是帶上他,實在出乎眾人意外。實際上紐璘此舉並非無心之舉,而是經過精心考量。一方麵,隻有劉元振才有足夠的威望統領留下來守城的蒙古漢軍和新附軍。隻有堅守富順城數日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保證自己安全撤退。
紐璘此舉的另一方麵則是基於政治考量。劉振叛宋降蒙之後,為了樹立“千金買馬骨”的形像,忽必烈親自下令援救劉整。如今不僅神臂城已失,甚至潼川府路都會不保,如果再讓劉整戰死,將會讓忽必烈顏麵儘失,必然雷霆大怒。如今劉黑馬病亡,百家奴戰死,這滔天的怒火必然要由自己來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