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當場駁斥(1 / 2)

家祖朱元璋 頌史 3709 字 9個月前

果然次日朝堂之上,趙平安宣讀聖旨,說要遷都之後。

一群大臣馬上就跪伏於地。

有的說金陵乃是龍興之地,若是監督,恐怕會有不測。

更有人說北平之地,距離草原太近,萬一草原之上有所動靜,京城不保。

而就在此時監察禦史陳瑛忽然出列說道。

“陛下遷都北平,乃是考慮深遠,如今草原已定,遷都北平正當其時,一來可以震懾草原上的不臣之人,二來更是能夠對於陣型北方大有作為!”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馬上想到劉勉送來的資料之中提到這陳瑛跟燕王朱棣有所勾連,說明這個人非常有想法,如果不是他猛然出現的話這家夥將來肯定也會平步青雲。

雖然說這種見風使舵的本事讓人有些不齒,不過說老實話,這樣的人最起碼對於形勢而言還算是看得比較清楚,至少在關鍵的時候敢站出來咬人。

沒想到他一個禦史居然站出來支持此事,馬上便有官員出來反駁。

“現如今朝廷正在前方用兵,正是需要糧草之時,若是在此時擴建北平城,國庫恐怕難以支持,如果是再遭遇到天災的話,國庫用度不足,前方戰事受阻的責任難道你來當不成?”

這倒是現實的理由,陳瑛這時候對著龍椅之上的朱允熥拱了拱手。

“陛下天縱奇才既然決定要遷都,自然會考慮到方方麵麵,列為臣工難道忘了之前南北榜案之事?北方學子早就心生不滿,若長此以往,朝廷要分南北不成?因此以在下之見遷都乃是勢在必行之事!隻有這樣才能夠穩定北方,鞏固大明基業!”

這話把大義握在手中,其他人想要反駁就要掂量一下,一句話說不好,很有可能就會在皇帝的麵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一時之間沒人說話。

畢竟這事情就擺在麵前,南北榜案造成的風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這種事情長此以往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事。

但問題就是如果遷都的話,從此以後南方官員能夠得到的好處就會極其有限,北方的勢力也會趁勢崛起,這就是擺在明麵上的事情。

自古以來,南北之爭就沒有間斷過,在南宋之前,整個北方一直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北方的世家豪門相比於南方而言,底子要深厚的多。

不說彆的,孔子的老家就在山東,春秋之時那些名人基本上全是北方人,如果不是因為多年戰亂毀掉了北方的根基,南方根本就沒有崛起的可能。

而且追根溯源,南方不少的家族還是從北方遷過來的,時間一長已經認定為自己是南方人,對於北方根本就沒有什麼歸屬感,當然也在這個時候不願意朝廷遷都。

見到大殿上一片沉默,朱允熥淡淡的開口說道。

“若是沒有什麼意見,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就在此時,禮部主事蕭儀緩緩的出列,拱了拱手開口說道。

“自古以來,孝道乃是人倫綱常之首,太上皇定都金陵,並且修建皇陵,陛下遷都北平之後,棄絕皇脈與皇陵,此乃有違天道人倫綱常之事,臣請陛下收回成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