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大同之論(2 / 2)

家祖朱元璋 頌史 3621 字 9個月前

此話一出,方孝孺和王叔英對望一眼,他們有些想不通,為什麼皇帝這時候忽然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他們雖然是讀書人,但是也覺得大同社會有些想當然耳,可是很明顯現在皇帝似乎是當真了,這讓他們感覺非常的詫異。

因為在此之前,這位皇帝做事情一向都是謀定而後動,而且非常注重實際利益,對於讀書人的那些道理不說嗤之以鼻也差不了多少,一時之間二人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朱允熥看了他二人一眼,淡然一笑,然後繼續說道。

“二位乃是當朝大儒,我就把這個問題拋給你們二人回去仔細想一想,如何能夠實現大同社會,我想要的可不是那種虛言,而是實際的有目標有方向的。我也不期望,在我在位置時能夠看到最起碼也要有所成效,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這當然是好事情,皇帝能夠遵從聖人之教,這對於他們這些讀書人而言,那是再好不過了,可問題是這大同社會說的太虛幻了,他們也覺得難以實行。

方孝孺想了一下之後,這才開口說道。

“陛下,臣雖然學的是聖人之學,可是對於大同社會理解還是有所偏差,恐怕會讓陛下失望!”

雖然說方孝孺是一位大儒,但是為官多年,他心裡麵更明白這種事情聽起來很美好,但是想要做到那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而且皇帝還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方法。

這種法子讓他去哪裡找?既然沒有頭緒,還不如承認自己學問不足,萬一因為自己頭腦一熱,答應下來將來沒有辦成,壞了自己的名聲那是小事,壞了國家大計那就罪不可恕了。

朱允熥看到王叔英也是默然不語,他淡然一笑。

“天底下那麼多的讀書人,絕對會有聰明絕頂之輩,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有合適的辦法實現大同社會,你二人回去之後便以此為議題在報紙上多發報刊,看看天下的讀書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二人聽到之後揣著自己的心思扭頭離開。

很快在報紙之上,便貼出來方孝孺的一篇文章,議大同社會,他先是分析了孔子對於大同社會的設想,同時又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那就是聖人的設想是不錯,但是想要實現卻千難萬難,因此他苦苦思索不得良法,願向天下讀書人請教。

這個東西拋出來,立馬就在讀書人的群體之中形成了轟動效應,不管怎麼說讀的是聖人之學,作為五經之一的禮記,怎麼可能沒有讀過?

所以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理解,於是紛紛投稿,把自己的見解都寫入其中,一時之間報刊成了搶手貨,不少人都想知道自己的意見,可否被刊登於上。

不過也同時讓讀書人對於大同社會這四個字熱烈的討論起來,尤其是其中一名叫做陳安之人,所寫的一篇策論,被方孝孺看重。

因為在此論之中說,聖人之言,上古之時有大同社會,可是後來卻不見了,禮崩樂壞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就是失去了大同社會之法,難以重現。

現如今想要實現大同社會,那就要從根本做起,最起碼要做到人人有事做豐衣足食,無寒貧之憂,隻有如此人心才能安定。

若是隻有一點都做不到,如何能夠讓人心思安?天下如何大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